【民族团结一家亲】跨越两地师生情
“老师,我面试过了。”“我工作有着落了。”7月19日,23岁的阿力木·麦麦提发给老师的微信上写着这样两句话。
“小伙子,太棒了。”范李瑛回复中又加了三个加油的手势。
今年7月,阿力木从烟台大学法学院毕业,可与班主任范李瑛的师生情还在3000公里外的新疆延续。
父亲生病他哭着来请假
阿力木来自新疆喀什岳普湖县。在烟台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学专业48名学生中,范李瑛觉得他和其他学生没啥不一样。
腼腆爱笑、学习用功、爱打篮球、乐于助人这是大学第一年阿力木给周围人留下的印象。在学校里,看到范李瑛,阿力木总能跑过来恭敬地打招呼。
让范李瑛和阿力木有更深交流的是大四时阿力木的父亲生病住院。
那天,阿力木敲开了范李瑛办公室的门。走进门,一直低着头,说了一句“父亲住院了”,就哭了。
原来,阿力木的父亲因脑垂体瘤术后感染,辗转到乌鲁木齐求医。住院的第二天,医生就发了病危通知书。
“你回去有路费吗?”范李瑛轻轻地问。
“有,跟同学借了一些。”阿力木如是说。
范李瑛没再说话,将钱包里所有的钱塞进了阿力木口袋里,叮嘱他:“有老师在,不要害怕。”
因为并发症,阿力木的父亲多次住进重症病房,需要24小时陪护。一家四口中,阿力木是唯一一个懂普通话的人。
同学伸援手助他过难关
那时候,阿力木最害怕的就是半夜宿舍电话响。
他的好朋友耿亮说,听到铃声大家都会从床上跳起来,四个舍友分工明确,自己帮着收拾日用品,李翔宇到校门口便利店买点吃的,楼书铭帮着打车,庞晓斌给老师打电话。
那一学期,阿力木来回穿梭于乌鲁木齐与烟台之间不止三次。
让阿力木忧心的不单是耽误学习,还有来回的路费。
看在眼里的范李瑛,每次都会默默地把机票钱塞给阿力木。范李瑛还为阿力木申请了助学金,动员老师同学为他捐款。
当阿力木去还钱时,范李瑛的一句话让他心里暖暖的:“老师现在挣钱比你容易。别忘了我是你的老师,更是你的家长。”
阿力木没有因父亲生病放弃学业,而是更加努力。
为了能参加考试,他算好时间凌晨到烟台,第二天参加完考试又买票回乌鲁木齐。
耿亮说,那段时间大家都为他考试捏把汗。
让大伙惊奇和敬佩的是,阿力木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学成归来建设新疆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治疗之后,阿力木的父亲还是离开了他的家人。
在外出差的范李瑛收到了阿力木的短信。她流着泪回复:“我们都是你的家人,会一直支持你。”
佩戴学士帽、颁发毕业证书……都是范李瑛亲力亲为。
“老师就是我的妈妈,我更要努力,不辜负她的期望。”10年外出求学,阿力木坦言,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内初班、内高班的政策,自己不可能完成大学梦。现在自己的工作基本有着落了。选择乌鲁木齐主要有两种考虑,除了离家近了,更多的是想学成归来建设新疆。
阿力木说,对自己而言,烟台大学不仅是四年学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今年他想用自己的工资,请老师一起游新疆,到家里吃一顿自己和妈妈做的拉条子。(梁淑芳)
(责编:杨睿、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