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温暖带到各族群众心坎里——武警8660部队开展扶贫工作纪实
近年来,武警8660部队坚持以警政、警民团结为抓手,通过开展一系列“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走进社区,走上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访民情、办实事、解难题,受到驻地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武警官兵进社区扶贫
今年10月17日是全国首个扶贫日。10月15日一大早,武警8660部队官兵就在伊宁市吐排店社区居委会忙碌起来,从拆箱贴标到装件整理,忙得不亦乐乎。笔者在现场看到,种类多样的慰问品最不缺乏的就是“暖意”。
吐排店社区有居民507户1666人,低保户就有285户。让贫困户温暖过冬是武警官兵最大的心愿。武警8660部队政委苏宪国说:“我们和吐排店社区已经共建7年了,在国家首个扶贫日到来之际,送来这些煤炭、电热锅、电热壶、棉被,让贫困户顺利过冬。”
武警官兵不仅送来慰问品,还为社区居民们送来健康。吐排店社区居民沙吉旦先天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她的母亲也患有高血压病。从2009年开始,官兵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到她家送医、送药。沙吉旦的母亲说:“武警官兵不但给我送来了被褥等生活用品,而且还给我检查了身体,送了药,真的很感谢他们。”
10月15日当天,武警官兵还为伊宁市长期共建的7个社区送去了价值10万余元的慰问品。
多亏有了这群好巴郎
尼勒克县克令乡沙拉孕什村的加丽木汗今年80岁,患有严重眼疾,老伴因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腿脚行动不便。从2007年开始,部队官兵就把加丽木汗一家纳入“3+1”扶贫帮困范围。加丽木汗说:“武警官兵每次来都是又给钱又送米面清油,还帮我家收拾房子。真是多亏有了他们这群好巴郎啊!”
今年初,武警8660部队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科教部门联合制定了“新农村新风貌”计划。由政府出经费、出资料、出技术;部队出人力、出车辆、出保障,每月深入各农牧村开展两次科普知识讲座。据统计,半年多来,部队共举办讲座19场,发出宣传科普知识传单10万余份,在尼勒克县克令乡、乌赞乡、喀拉苏乡道路旁设立标语240余幅,惠及上万名农牧民。
14年漫漫共建小康村
已经走向幸福小康路的尼勒克县乌赞乡江阿买里村各族群众,至今对部队官兵14年如一日尽心扶贫共建往事仍历历在目。
14年前,江阿买里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村里部分家庭喝的是河坝水,点的是酥油灯,住的是土坯房,长年靠国家救济度日。农牧民的贫困生活,引起了武警8660部队党委的深切关注。要致富,先修路。官兵们同村民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先后疏通了3条“共建渠”,架起了2座“连心桥”,修通了一条“军民路”,铺就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黄金大道”。
当了解到牧民伊力提瓦刚刚定居不懂种植技术成为特困户后,部队把他列为重点扶贫对象,送来了小麦、玉米种子。但没想到的是,不会种地的伊力提瓦把种子磨成面粉当了口粮。从这件事,部队党委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用科技、文化引路,变“输血”为“造血”,才能让群众从根本上彻底脱贫。
自此,他们坚持“帮困帮源头,致富治根本”,先后派出科学技术、普法和医疗卫生等学雷锋服务小组,深入千家万户,热心为农牧民群众送书送法、送医送药,传播文化知识和致富信息。14年来,部队共为13个扶贫点义务培训种植、农产品加工等致富骨干90余名,举办致富讲座80多期,分发各类科技书籍3000余册。江阿买里村也先后被尼勒克县评为“先进党支部”“小康红旗村”。
据了解,自该部队开展“3+1”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以及“四个认同”宣传教育活动以来,先后有2000余名贫困失学儿童完成学业;200名贫困母亲、150名残疾人员摆脱生活困难;400个贫困家庭走上致富路;带动6个农牧业村(场)整体脱贫。(张鹏程 关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