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投资建设项目 我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沼气)发电工程正式并网发电
16.06.2015 02:41
本文来源: 市政府
近日,乌鲁木齐市首个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乌鲁木齐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沼气)发电工程正式并网发电,这就是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的项目。图为6月8日,工程师刘伟华正在检查发电机组。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最近格外热。在该模式下,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可以开展广泛的合作。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1.97万亿元。万亿元的投资机遇成为饕餮大餐。 PPP盛宴 6月8日,我市首个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乌鲁木齐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沼气)发电工程正式并网发电。由生活垃圾发酵而产生的恶臭气体,如今将通过集中收集的方式,转化成可供千家万户照明的电能。 这个能“变废为宝”的项目,是由新疆一家民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投资建设而成。一场从不对外的盛宴邀请函 “BOT”是PPP模式中的具体运作方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BT(建造、移交)、MC(合同管理)、BOO(建造、拥有、运营)、TOT(转让、经营、移交)、ROT(改建、运营、移交)等其他一些常见方式。 垃圾填埋气体发电既不是首府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采用“PPP模式”的项目。 5月底,乌鲁木齐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照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模式)项目正式签约。项目所采用的,就是“PPP”的另一种运作模式――MC(合同管理)。 对于这类消息,作为一家上市企业的副总裁,李永清一直十分关注。企业投资PPP项目的脚步,已经遍及全国,但随着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的确立,李永清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企业借助新疆打通欧亚市场的战略布局中。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在我国,上世纪末就已经出现过PPP项目。1997年正式通车运营的福建泉州刺桐大桥,就是我国最早采用并引入国内民营资本、以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建设的路桥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当地政府“抛砖引玉”,以较少的国有资金,吸引了大量民营资本投入,成为国内首例以内地民营资本为主的BOT投资模式案例。 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此间虽也有一些PPP试点项目上马,都没能真正起到由点及面的示范效应。彼时的“PPP”就如同一桌丰盛的佳肴,终于在余温渐退后,慢慢冷却。 2004年,建设部颁布并实施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26号),将特许经营的概念正式引入市政公用事业。此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126号令为模板,先后出台了大量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政策性文件,用于引导和规范特许经营项目开发。 这一时期的PPP项目虽仍缺乏顶层设计,并延续了不少问题,但经过一番尝试,政策法规框架、项目结构与合同范式,在这一阶段得到了逐步确立。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重大改革决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6个月后,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正式设立;随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炉。 对于民间资本而言,这就如同接到了一场从不对外的盛宴邀请函。让民资看到未来吸引力 4月份,作为引入PPP模式试点城市的乌鲁木齐,向社会公布了《乌鲁木齐市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指导意见》和33项PPP项目,预计总投资323.3亿元。其中涵盖了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车辆停保场、供排水及管网、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在得到乌鲁木齐公布PPP项目目录后,看到有轨道交通和城市安防的相关项目,李永清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有关部门。现在他位于长江路上的新办公室还在装修中――为了能顺利拿下新疆市场,李永清亲自出马,在乌鲁木齐申请注册了集团公司下属的新疆分公司。 在第一次对接中,李永清并没有就项目本身的具体问题进行咨询,而是对政府将要采取的操作步骤模式,以及配套的政策环境等格外关注。 “这个时候,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评估这个项目做下去的可能性有多大。”李永清坦言,“也就是让民资看到希望和未来。” 李永清的担心并非多余。18年前,刺桐大桥在项目前期,投资方由于未考虑排他性条款等原因,最终导致收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如果不提前把这些政策、制度、法律约定等因素考虑清楚,PPP项目只能看着很好吃其实难以下咽。 和李永清想法一致的,还有某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杨照华。杨照华所在的公司在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PPP项目的投资。目前公司筹集成立的“丝绸之路产业投资基金”,正是看中了丝绸之路沿线,特别是新疆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这块蛋糕。 自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后,34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推出了总额约1.6万亿元的意向性公私合作基础设施项目(PPP),但截至今年3月份,真正签约的却只有约2100亿元,签约率仅为13%。 今年5月,自治区发改委批准并公布了首批53个引入社会资本的示范项目,预计投资总规模达2083亿元。这些项目涉及能源、生态环保、农业和水利、交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七大领域,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最多,共有12项,能源项目投资最大,预计总投资达946.4亿元。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的确立,正引发新一轮民资参与的热情。但企业的积极性取决于回报率与对政府的信任度。 自治区发改委数据显示:2014年,新疆民间投资积极活跃,所占比重逐年提升,已成为新疆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仅去年,新疆民间投资达到3670亿元,增长30.9%,高于全区平均投资增速5.8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4.9%,拉动投资增长14.4个百分点。政府公信力的转化定心丸 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思路的转变,最终实现的将是政府、企业、社会的共赢。共赢,意味着政府为社会提供高效公共服务的同时,民营投资者能从中获得更广阔的投资和盈利空间。 但杨照华看来,PPP项目中,通常投资资金数额巨大,周期较长,因此,资金安全、风险担保、到期回报和收益等问题,始终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政府拿出诚意,把自身的公信力转化成为切实的保障机制,这其实是给投资者一个最大的“定心丸”。 北京威英智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威英公司)很幸运,在同乌鲁木齐市签订的照明合同能源管理(EMC)项目中,就吃到了这样一颗“定心丸”。 舒奇是威英公司市场部经理,也是这个EMC项目的新疆负责人。 “EMC”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市场化节能机制。以城市照明管理为例,简言之,就是用灯方不用一次性付完灯款,通过分期付款,将灯具节能减少的部分电费,用来分批支付灯具、实际电费、卖方运营等费用成本。 舒奇表示,乌鲁木齐的这个项目投资比例较大,投资周期将近九年,因此收益回报的时间也相应拉长。对企业来说,产生变数的可能性增大。“有些地方,你即便白纸黑字签了合同,一换届,照样影响合同履行”。 洽谈过程中,舒奇开诚布公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并提出所有程序必须要完善。 城市公共照明监管中心副主任石景安在洽谈中发现,其实企业顾虑主要有三点:担心政府签了合同不守约,有了股权却没话语权,盈利了却赚不到钱。“因此,我们自己首先就要树立‘契约精神’,同时还要出台相应的机制体制甚至法律保障制度,才能打消投资顾虑”。 此后,照明中心特聘请了两个第三方咨询机构,分别负责法律咨询、第三方节能检测方面的工作。就连对方所担心的一些实际问题,都一一写进了合同中。从根本上打消了威英公司之前的顾虑。 不仅如此,照明中心还针对该项目,专门制定了“月检季考核”制度,保障项目在效益分享期内顺利实施。考核制度由合约双方共同执行,结果更客观公正,也更具有可持续性和公信力,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 |
本文来源: 市政府
16.06.2015 02:41
故
事
乌鲁木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公示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8个,批复总面积127992.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