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少年的足球梦
12日,在水磨沟区文体局体育场,“希望”少年足球队的队员们在练球。
动作快点!脚不离球!接球的跟上!12日,周末的水磨沟区文体局体育场内,教练一脸严肃,被汗水湿透的11名男孩加快速度,更加小心地完成脚下每一个动作。
这是一支来自棚户区的足球队,成员中最小的9岁最大的14岁。过去他们追逐着破皮球穿梭在尘土飞扬的巷道,今年水磨沟区文体局“访惠聚”工作组联合新丰社区成立了“希望”足球队,他们每个周末都可以到绿茵场上踢球,还有了职业教练。
12岁的艾木然尼•努尔麦麦提说:“住的地方没地儿踢球,房子矮矮的,一不小心就踢坏窗户,我们做梦都想到绿茵场踢球,成为一名厉害的球员。”
艾木然尼家中兄妹四个,他是长子,一家人生活全靠父亲支撑。母亲布麦热木•阿不都拉说,今年5月,“访惠聚”工作组给孩子们发了新队服和球鞋,还有她一直想买给儿子的足球,收到礼物那天,儿子抱着足球兴奋了一天,还把队服枕着睡。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不太爱说话的艾木然尼逐渐变得开朗,学习也有了进步。
不光艾木然尼在变化,队里的其他小将也都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14岁的伊木朗•沙迪克上学期期末考试进入班级前五名。“我太喜欢足球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内地一流的体育大学,继续足球梦。”伊木朗拍拍胸膛说。
丰社区是个专对棚户区服务的社区,仅有100多户居民,普遍比较贫困,家长文化水平低,辖区有80多个孩子,课余时间多呆在家中,文娱活动极少。
水磨沟区文体局副局长、“访惠聚”工作组组长孙春平说,3月到社区发现这里少数民族多、孩子多、家庭妇女多,“针对‘三多’特征,我们决定分类组织文体活动,成立少年足球队、少儿广播站,培养孩子兴趣;组建妇女培训班,让妇女走出家门,与社会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