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市场被少数国家垄断 中国核电"走出去"面临挑战
[一位曾主管核电的国家能源局官员对本报记者说,三大核电公司(中核、中广核和国家核电)都有属于自己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从而出现了“谁都不理谁”的局面。他认为,这会是阻碍中国从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道路的绊脚石]
多年来,全球核电市场依旧被俄罗斯、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垄断,正在试推出口核电的中国必须直面它们的竞争。
“我们国家是后来者。”一家国有大型核电设备公司的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从农村包围城市是我们最擅长的。”在他看来,按照目前世界核电的格局,现在是中国发展和出口核电最好的机会。而这已经成了国内业界的普遍共识。
9月份,中国核能对外合作进入密集对话期。在第六次中英财金对话和第二次中法财金对话过程中,双方都强调了加强核电合作。
核电技术是大国扩展国际市场、扩充技术竞争优势,扩大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力的重要领域。在发展和利用核能这方面,美国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外,还基于保持核技术领先优势的考虑;而俄罗斯则是在国内市场有限的情况下拓展国际市场和影响力。
中国希望早日加入世界核电强国的俱乐部。作为一个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核电市场,中国拥有多年的核电站运营经验和较为成熟的核技术,但要打入国际市场,注定需要付出更多难以想象的艰辛。
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发展核电模式有待进一步厘清。在今年8月15日,本报发表的《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谈核电体制改革》已经引发了业界的讨论。
那么,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核电发展模式才能提高核电出口能力?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
世界核能协会今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国际核电市场将新增160台左右机组,新增投资达15000亿美元。从目前的迹象来看,这些资金将流入上述核电强国的口袋。
核能工业的一大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只有少数大国可参与并主导全世界核能的发展和产业化,是低碳技术领域最尖端和最具垄断性的高科技产业。这意味着,在短期内,上述国家将继续保持着核电制造市场的垄断格局。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中国目前在海外获得的成绩还有待提升。
根据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资料,直至去年,中国核电在“走出去”方面获得的成绩包括:中核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3号机组开工建设;中广核与罗马尼亚达成合作开发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意向。今年6月份,英国政府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并参与欣克利角项目,以及更加广泛地逐步参与英国新建核能项目,包括牵头开发英国其他核电厂址,以及在满足英国独立核监管机构严格要求的条件下,在英国部署中国反应堆技术。
俄罗斯是一个世界级的核电巨头,其核工业的历史至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下称“ROSATOM”)总经理基利延科不久前称,今年俄累计订单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实现年均收入50亿美元,并计划2015年实现收入85亿美元。ROSATOM的实力被认为超过包括法国阿海珐和美国西屋在内的世界级核电公司。
俄罗斯的国外项目数量世界第一。俄目前在建核电项目,国外21台机组,国内9台,比中国两大核电巨头(中核和中广核)的项目之和还要多。
在全球核电市场的格局中,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在2009年表示,俄罗斯可望占据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俄罗斯如今已达到了这个目的。该国主要合作对象包括中国、白俄罗斯、土耳其、越南、约旦、孟加拉国等至少12个国家,并在拉丁美洲、非洲、欧洲也在积极开拓市场。
与俄罗斯等核电强国相比,韩国是后来居上者。2009年,韩国击败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老牌核电出口国,拿下了与阿联酋价值200亿美元的核电站建设的订单。而算上核电站后期运营、维护等费用,该协议总价值高达400多亿美元。
韩国正在进军其他打算发展核电国家的市场,并计划在2030年前占领全球五分之一的核电市场。剩下的市场份额则由美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几个国家占据。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打算在英国投资建设核电站。中国目前已经与英国签署了另外一个在英建设的核电站。尽管这看上去与俄罗斯毫无相干,但依旧让国人感到不安——俄罗斯的加入会不会影响中英此前的合作意向?
“俄罗斯太强了,他们在国际核电论坛上表现很强势。”曾参与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国际核电论坛的中国某核电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对本报说,“在俄罗斯面前,我们可没有太多的优势。”
对此,中核旗下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李玉东在最近一篇名为《俄罗斯核能强势出口启示录》的文章中指出,面对俄罗斯核能产业链全球化扩张的战略形势,中国核电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需要研究俄罗斯的一些强势出口经验。
“我认为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曾在俄罗斯有过学习经验的李玉东对本报记者说。
他山之石
俄罗斯具有明确的对外出口战略。比如,在组织结构上,ROSATOM将旗下产业分为国内铀业、离心技术、电站运行、电站设计和出口建设等11大板块,每个板块都给予出口职能,各个板块产业明晰,互不干涉。
目前,ROSATOM的核能出口策略是以核电出口为主导,各相关产业密切配合的全产业链、全寿期的百年专业化一条龙出口服务模式。
ROSATOM方面表示,俄罗斯对于核电新兴国家不仅可以提供项目,而且可以提供运行工艺、人员培训、规程编订、安全评审、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在反应堆内烧过的核燃料)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寿期管理、新燃料、技术改造、备品备件等全套服务。
核电技术出口是俄罗斯既定政策,俄罗斯重视新市场开发,同时重视同传统合作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巩固传统市场和继续扩大战果毫不放松。俄罗斯在中国江苏的田湾核电基地建设的规模效应、在伊朗和印度的项目将进一步扩大ROSATOM国外市场的话语权。
专业队伍给ROSATOM强力的支持。上述李玉东的文章举例说,ROSATOM擅长信息收集和分析,有很强的信息侵蚀和把握能力,智库团队建设是保证其成功出口的重要因素;对外单边垄断意识强烈,对外合作政策和原则明确;各部门统一行动,统一策略,不焦躁于自身利益,不漠视团队利益;对具体业务不单方面决定,不给对手创造疏漏机会;对外市场细化分工明确,出奇制胜意愿强烈。
除传统的核电出口模式之外,ROSATOM也尝试在国外通过投资和自建自营的模式发展核电。
而起步晚于中国的韩国核电如今获得的成功更是值得中国学习。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核电专家薛新民此前对本报记者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核电产业界开始推行核电厂的标准化设计。如果部门之间出现竞争,韩国政府一定进行干预。而针对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的重叠问题,韩国政府同样采取了措施对之纠正。
本报综合多名受访的核电企业人士和核电专家的分析而得出,韩国获得成功的主要经验是,在前期通过从美国引进先进的核电技术之后,进行消化和吸收,随后坚定不移推进核电国产化,形成自己的核电品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进口。此外,韩国拥有完善核能发展的法规体系,并依照现实不断修改。而在管理方面,韩国核电的管理体系清晰,责任权利明确。
和俄罗斯一样,为推动核电“走出去”,韩国以国家首脑为领导核心形成了核电“走出去”战略决策系统。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中,韩国电力公司是唯一的统帅,负责谈判和签订合同以及主导整个项目,其他企业在其带领下提供一站式核电服务。
比如,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俄罗斯和韩国政府都是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制定者,为企业提供政策、外交、财政等方面的支持。
中国核电:谁都不理谁
目前,上述核电强国在发展核电上主要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俄罗斯是采用传统的垂直式的“大一统”模式最典型的国家。这种模式是把核电技术公司、核电工程公司和核电业主这三支箭捆绑在一起,即全国仅有一个超级核电集团。其优势是,通过集中力量在短期内达到预想的目的。
另一种模式是“分线管理”模式。目前运用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是美国。这种模式是把核电技术公司、核电工程公司和核电业主像一个蛋糕一样切分开来,各自独立,从而形成市场化的竞争。而一旦决定向他国出口核电,这三者又被重新整合到一起,形成单刀,直插向那些他们出口的国际市场。
实践表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都使俄罗斯和美国获得它们想要的成功。比如,美国已经进入并继续挖掘在中国的核电市场,并在此基础上进军更多需要核电站的国家的市场。
中国在发展核电上所采取的模式,既不是“大一统”模式,也不是“分线管理”模式,而是自成系统的“中国特色”模式。“的确是这样。”一位核电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说。
一位曾主管核电的国家能源局官员对本报记者说,三大核电公司(中核、中广核和国家核电)都有属于自己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从而出现了“谁都不理谁”的局面。他认为,这会是阻碍中国从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道路的绊脚石。
“为什么合不成一家?”上述一家国有大型核电设备公司的高层向本报表示。
目前,中国核电企业已经认识到“走出去”需要一起努力的重要性。比如,中核和中广核已经把他们手中的两个核电技术融合成一个——华龙一号——共同向海外推销。
现在,中国核电究竟需要怎样的发展模式?众说纷纭。这显然是一个考验相关执政者智慧和魄力的大难题。
现实是,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在5月份的一次核能论坛上表示,未来人口数倍于发达国家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走低碳发展路径,核能将是其推进能源变革的重要技术选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核能应成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先进技术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