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县借助援疆东风推动传统文化建设

03.09.2014  12:35
  

  “察布查尔”锡伯语为“粮仓”之意,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约占70%。

  为了进一步抓紧抢救、深入挖掘锡伯族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察布查尔县利用援疆资金、技术等,不断加大对锡伯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系统地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把一些锡伯族濒临灭绝的文化文艺种类和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进行保护,并深入探索。语言也好,文字也好、习俗也好,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基本的三个重大要素,我们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双语教育,一是要把我国倡导普及的国语教育搞好,二是将边疆少数民族的主体语言加以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也是察布查尔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核心价值体系要在察布查尔县生根,开花,结果,最终成为察布查尔科学跨越发展强大精神动力,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

  察布查尔县利用援疆资金和援疆项目,成功举办中国·察布查尔“西迁”经贸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纳吾肉孜节晚会、“春雨工程”、第八届贝伦舞大赛等大型节庆活动。协助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组录制《锡伯人家》节目,新疆电视台“丝路新发现”栏目录制四场红歌大赛和《图伯特的故事》一期。得到自治区肯定的大型锡伯族原生态组歌舞《走出兴安岭的锡伯人》已编排完成。民歌《喜利妈妈的传说》在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中国民间文艺第十届“山花奖”(民族民间音乐类)活动中斩获银奖,三位歌手获优秀传承人奖。锡伯族原生态三人舞《神祭》在伊犁州首届舞蹈大赛中获二等奖。荣获“自治区第十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县”和“自治区第四次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称号,堆依齐乡荣获自治区文化厅颁发的“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援疆推动察布查尔县传统文化建设新举措

  近年来,察布查尔县依托浓郁独特的民俗,借助援疆的东风,不断优化自身文化建设,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巩固与现代文化的契合。

  1.创新援疆模式,确保群众分享援疆成果

  江苏盐城对口支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其“爱新舍里镇富民安居房示范点项目”成为了江苏对口援疆最先启动的工程。由于项目将整体体现锡伯族文化,因此新村落亦称之为“华夏锡伯第一村。

  察布查尔县抓住援疆这个优势,加强交流、交往、交融,创新援疆模式,15个乡(镇)场与盐城市15个重点镇对口开展了“小援疆”。另外还强化民生项目建设,投入援疆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1975户安居富民工程、200户定居兴牧工程;完成了总投资9300万元的县三中分校区工程和总投资3072万元的妇幼保健院配套建设等,援疆让察布查尔县人切身感到了实惠。

  2.从实施“十小”工程开始,营造良好的基层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把文化援疆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利用援疆技术、援疆资金及援疆人才,以小喇叭、小录音带、小碟子、小画报、小册子、小杂志、小文艺队、小礼物、小案例、小存储卡等为载体,以铺天盖地的现代文化占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发展经济和增收致富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先进的援疆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农村“十小”工程,把促进文化交流的具体措施落实到乡村社区、基层单位、每家每户,真正做到“到人、管用、有效”。

  小喇叭播放时政新闻、惠民政策、党的声音、民族宗教政策;小录音带宣传宗教知识和非法宗教活动的界定等内容;小碟子不仅有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和打击极端宗教势力的内容,更有优秀的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电影,除免费发放之外,还用新碟交换老百姓手中的旧碟;小画报用各民族语言反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身边事、惠民的喜事;小册子是每月一期的画册,用图画形式告诉群众什么是非法宗教和正常宗教活动;小杂志是县伊斯兰协会组织爱国宗教人士每月编写的《伊斯兰之友》,介绍宗教知识,正面引导;小文艺队以农家小院为舞台,群众演,群众看,演群众;小礼物是村干部经常请乡村文艺队免费为自己片区的婚庆喜事表演祝贺,并在节目表演和互动时向群众赠送小礼物;小案例是把近几年发生的非法宗教活动和打击的极端宗教活动编成反面小案例,使各族群众能够认清非法宗教活动和极端宗教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小存储卡则是针对年轻人接受文化媒体的特点,向其免费提供下载服务并审查原存储卡的内容,对非法宗教内容进行删除,同时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经过察布查尔县与江苏对口援建城市的共同努力,农村“十小”工程已初见成效。现如今,该县边远山区群众的基层文化生活在正确方向的引导下日益丰富,任何地方都能听到党的声音,国家、自治区的惠民政策能够在第一时间向老百姓宣传到位,各族群众的生活、习俗在现代文化的引领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变得更加积极健康。

  3.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媒体造势,加强察布查尔县传统文化的辐射力

  察布查尔射箭运动四海扬名。锡伯族善长射箭,曾被称之为“箭族”,而今射箭已成为其体育项目之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曾为国家输送了不少优秀的射箭运动员,有些曾在国内外重大运动会上夺得金、银奖牌,为祖国和民族争得了荣誉。锡伯族英勇善射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射箭成为群众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使察布查尔享有“中国箭乡”之美誉。锡伯族人非常重视教育,儿童入学前后除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外,还要学习维吾尔语和哈萨克等语言。锡伯族人一般都会讲四种语言,所以锡伯族又有“天才的翻译民族”之称。

  锡伯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民族建筑和民族服饰,以及舞蹈、音乐、艺术等,均在察布查尔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延续。察布查尔县立足于锡伯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契合现代文化精髓,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建成全国唯一的中华弓箭文化博物馆,创作完成锡伯族原生态歌舞《走出兴安岭的锡伯人》,一亮相便惊艳世人,电影《箭乡少女》也已杀青正待发行,《千古绝唱——大西迁》这部电视剧也完成了剧本创作,正在与投资商洽谈拍摄事宜。

   二、当前察布查尔县文化援疆的几点思考

  首先,文化建设,不是等经济发展了、有钱了,再来做的事,它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如同人的灵魂和精神,一旦丢失,这个人就如同行尸走肉,江苏省的文化建设走在全国的前端,我们应向江苏学习,就需要有先进的援疆文化、援疆理念做引领,构筑群众的思想家园,因此,我们不能以发展经济而忽视文化的建设,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其二、文化的涵盖博大精深,不是搭搭台、唱唱戏,就能构筑起来的,需要挖掘文化的真正本质和核心。同时不可忽视文化所带来的经济产值,我县现阶段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挖掘,还处在起步和起始阶段,需要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利切合。在推进各项援疆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援疆;要以文化为沟通的桥梁,以文化为合作的载体,探索文化交流的新机制,拓展文化合作的新途径,共创文化合作发展的新局面。让察布查尔县的传统文化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其三、借助援疆的东风,构筑两地文化交流平台,扩大察布查尔县的知名度。在新一轮的援疆工作开启后,察布查尔县也迎来远在江苏盐城的援疆人才,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方,同样带来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通过援疆人才这个平台,大力宣传察布查尔县的文化、民俗等,带动两地旅游,为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构建桥梁,最终扩大察布查尔县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疆外传播度和辐射力,助推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