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肉引关注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有好计
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柏忠。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黄文生、严建广 通讯员肖晓欣
每年数万吨新会柑肉被扔掉,既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去年新会柑上市时,《广州日报》曾对新会柑肉现状进行报道,引起新会陈皮产业界及农业科研界人士关注。把柑肉变废为宝引起人们的兴趣,新宝堂就是他们中的一员。用柑肉开发高附加值的酵素饮品及高效堆肥等柑肉副产品,预计可提升70亿元的年产值,新会柑肉有望从过去的废物变成黄金般珍贵的产品。
从柑肉中提炼酵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终于从理论开始走向实践,推动者就是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陈柏忠。从曾祖父开创“新宝堂”店号到今天,100多年过去了,虽然几经波折,但陈柏忠一家四代凭着对新会陈皮的爱,坚持着把新会陈皮发扬光大的梦想……
第一代:
曾祖父创立“新宝堂”
在暴风雨中倒下
新会人对新会陈皮都有一种情结:用它,爱它,保护它。祖辈生活在新会的陈柏忠一家,也不例外。
陈柏忠的曾祖父陈继耀1863年生于新会大泽,当年和其他家庭一样,也种植新会柑;后来,陈继耀随全家搬到离会城更近的泗丫乡,长大后一直种新会柑,兼做果皮生意。“曾祖父年轻的时候,在新会柑收获的季节,经常挑着担子,把自己家的柑果和收购的柑果,或者果皮送到会城去卖。”陈柏忠说,“经过自己的种植摸索,曾祖父还独创出一种储藏陈皮的方法,没有虫蛀、霉斑,而且能放几十年甚至百年都不会有虫毒侵害;有一些1929年的陈皮,我们家至今还保存着。”
在年复一年的柑果、陈皮经营中,陈继耀手中有了积蓄,就谋划在会城设点开店做生意。机缘巧合之下,1908年,陈继耀拿出多年的积蓄,终于在当时的新会会城鱼栏街市场买下一个二手店铺,开了家经营新会柑、新会陈皮的铺子,取名“新宝堂”。而在陈继耀的悉心经营下,新宝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然而,不幸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一场特大台风突袭新会,狂风卷着暴雨,不仅席卷了农村,也横扫会城,许多地势比较低的房屋遭水浸、垮塌。陈继耀的新宝堂也进了水,一片狼藉。“店里一楼全部被泡了,幸运的是,店里存放陈皮的阁楼没有被水泡,留下了一些陈皮。”陈柏忠说,“那是新宝堂第一次成功,但是又失败了。”
第二代:
奶奶重振新宝堂
风波中被判刑
在会城的新宝堂店铺关闭后,陈继耀把侥幸保存下来的陈皮运回农村家里,妥善保管,他告诉儿子要好好保存这些陈皮,要记住“新宝堂”这个牌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挂起来。
“可是我爷爷不是做生意的料,只专注于种新会柑,他种果种得特别好。”陈柏忠说,“不过,我奶奶做生意却很厉害。”
陈柏忠说,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奶奶就把自己家的陈皮带到广州去卖,从广州换回来黄金,还有其他新会人需要的用品。“她是我们家族第一个把陈皮卖到广州的人。”他说,“也是第一个把新宝堂这个名号带到广州的人。”
陈柏忠的奶奶通过到广州经营陈皮赚了钱,在家乡,她就不让家里人种田了,而是雇人种田。“也是因为我们家雇人种田,加上做生意,我奶奶当年因为‘投机倒把’罪被判了刑。”陈柏忠说,“新宝堂经过辉煌,又低落下去。”
第三代:
借款30万元
父亲重振新宝堂招牌
在大集体时期,陈柏忠的父亲陈辉林和其他人一样,高中毕业后,也成为集体企业的一分子。“他开始是在村集体企业做扫把,也做产品购销。”陈柏忠说,“后来,政策变了,他想起祖父和父亲的梦想,也开始做陈皮生意。”
1986年前后,集体企业实施转制承包,心怀“把‘新宝堂’做起来”情结的陈辉林当时向外借了30多万元,成立了新宝堂陈皮批发部。
“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父亲做生意非常务实,不愿意冒风险,不希望生意再出现大的起落。”陈柏忠说,“也正是父亲的这种务实经营,为新宝堂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代:
打造全产业链
他把家族基业传下去
时间到了2004年,大学毕业后在联通公司工作了5年的陈柏忠怀着“把家族基业传下去”的梦想,毅然辞职,开始跟随父亲陈辉林学习经营新会陈皮,并立志将祖辈“新宝堂”字号发扬光大。
“新宝堂的发展要稳,也要有创新,需要转型,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也一样,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陈柏忠说,有了现代商业熏陶的他更有“野心”,但年少气盛的他在当时入行的第一年就亏损了30多万元,严重地打击了他的士气,幸好父母亲没有责怪他,而是一如既往地勉励支持着自己的儿子继续走下去,“2004年刚入行第一年做陈皮批发就亏本,打击很大,后来我重新冷静思考,2007年我就决定成立公司,做品牌。”
2008年,陈柏忠正式成立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注册“新宝堂”为自有品牌,开设专卖店,成为新会本土首个实行品牌连锁经营模式的特产企业。
与此同时,陈柏忠开始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现代科技为新会陈皮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数百年来,新会陈皮一直宣传药补功效,但是,到底为什么好,没有人研究过。”他说,“我们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就是要通过科研,搞清楚新会陈皮的有效成分有哪些,用科学依据告诉大家,新会陈皮是有药用和膳食价值的。”
而这些科研,也为新宝堂开发与新会陈皮相关的产品提供了机遇: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新宝堂在传统风味上推陈出新,成功研发陈皮礼品系列、陈皮茶系列、陈皮酒系列、陈皮即食系列、陈皮凉果系列等产品;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再到系列化产品,逐渐形成具新宝堂特色的产品线,并深受消费者喜爱,获得广泛认可。
投资数亿元 从柑肉中提取酵素
新会陈皮被誉为广东“三宝”之首,不仅陈皮本身药用和营养价值高,而且,陈皮的副产品新会柑肉也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因缺乏对新会柑肉营养价值的研究和加工处理,长期以来,“皮比肉贵”,当地习俗是“取皮弃肉”,所以每年大约有数万吨新会柑肉被丢弃。
大量的新会柑肉被丢弃,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当地环境带来污染。对此,本报曾做过专题报道,引起相关领域专家、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如何开发果肉?近年来,也成为新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也显示,新会柑肉含有丰富的钾、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成分,并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多酚、类胡萝卜素等多种化合物群,新会柑肉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提取酵素的理想产品。
“酵素现在在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市场都比较受欢迎,产品附加值很高,价格也比较高,”陈柏忠说,“现在市场上一瓶250ml的酵素,高端产品价格在3000~6000元,一般的产品价格也在400元左右。”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陈柏忠也深深地对这种柑肉的浪费现象感到痛心,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担负起柑肉开发的重任。在经过多年、多次研究、考察后,日前,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台湾南台科技大学正式签订“产学合作暨技术授权”,双方将利用新会柑肉开发高附加值的酵素饮品及高效堆肥等柑肉副产品,预计可提升70亿元的产值,并解决废弃柑肉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
陈柏忠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计划在生物科技方面投资3.8亿元研发新会柑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分三期完成,目前我们第一期已经投入了1.5亿元,建了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购买了相关设施,聘请了科技人员,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搞科研。”他说,“预计今年底,首批新会柑肉酵素产品将上市。”
面对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陈柏忠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产品的创新需要智慧,新产品投入市场也有一定的风险;市场有风险,但若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将会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路在脚下,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