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杭州援疆干部完成2015年度任务
红旗坡农民文艺演出。
已经投入使用的阿依库勒镇袜厂体现了“就近就业”的杭州援疆理念。
阿高学生在远程互动教室里与杭州市源清中学学生同步学习。
临近春节,杭州14名第八批援疆干部陆续回到了杭州,与分别已久的家人团聚。这一年来,杭州援疆指挥部干部们所做的不懈努力,已在阿克苏遍地开花。
从教育、医疗的人才传帮带,到瞬间连接两地的“远程教室”;从杭州电商专家的“下乡培训”,到阿克苏当地电商的快速成长;从保卫一方安宁的“天网工程”,到不断升级的高科技警侦手段。来自杭州的先进理念、先进人才、先进资源已在阿克苏发芽结果,生长为这座西北小城的一部分。
去年,杭州后方和阿克苏当地各级各部门对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各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援疆干部和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充分关爱,形成了前后、上下、左右联动的援疆工作格局,为援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仲灿,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叶寒冰率考察团来阿视察援疆工作、慰问援疆干部。杭州市人大、经信委、对口支援办、总工会、公安局、审计局、国土资源局、档案局、卫计委、余杭区、拱墅区等部门和杭州源清中学、杭州市红会医院等也派出考察团、支教团,来阿克苏市对接援疆工作,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为援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第八批杭州援疆的三年收官之年,是援疆实效的检验之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负责人表示,将会继续加强与大杭州后方的密切联动,吸纳和利用一切优良资源,圆满优质完成援疆任务。
“产业援疆”离不开杭州大后方
杭州纺织企业入驻,帮助当地就近就业
杭州援疆指挥部在2015年,全面启动了阿克苏电商培训项目,培育了一大批新生的电商企业,其中不少已成长为全国网店小有名气的阿克苏特色电商。
2015年,是阿克苏电商“戈壁枣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关于创业经历,总经理曹川江对参加杭州援疆指挥部的电商创业培训非常感谢,他说,是杭州的电商援疆,帮他的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今年1月份,戈壁枣业完成了单月90多万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显著。
“现在每个月的销售额保持在60万-80万元,很稳定,公司在去年也首次实现了盈利。”曹川江告诉记者,去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戈壁枣业都实现了良好的销售额,其中90%的客户来自新疆以外。公司员工人数,也从2015年5月的几个人,增加到了12个人。
说到2016年的发展,曹川江表示,准备将更多当地的农产品企业引导到戈壁枣业的平台上来,利用平台实现各家的共赢。
戈壁枣业的发展,其实也是阿克苏电商在杭州援疆下的一个缩影。再来看看杭州电商援疆2015年的发展简史——
2015年1月,杭州援疆指挥部引进阿里巴巴商学院,设立“阿里巴巴商学院(阿克苏)电商培训基地”,成为阿里集团除杭州之外唯一在外埠设立的培训基地。
2015年4月,杭州援建阿克苏电子商务产业园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正式命名为首批“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2015年6月,20000平方米的杭州援建阿克苏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开园,成功引进44家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企业入驻,享受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提供的免费培训、免费指导和房租补贴等专项扶持。
2015年7月,阿克苏市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
2015年9月10日,阿克苏农村电商运营中心“赶巴扎网上商城”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阿克苏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2015年10月、11月,电商人才培育“蒲公英计划”第四、第五期在杭州举行,阿克苏电商人才到杭州企业实地培训。至今已有82人参加该计划。
杭州援疆指挥部的负责人介绍,电商援疆是杭州产业援疆的一大措施,它很好地发展了杭州“中国电商之都”的人才、产业优势,不管是当地培训、还是走出去实训,都离不开杭州后方的鼎力支持,可以说,阿克苏电商的快速发展,从理念到实践,都是杭州经验的全盘托出。
除了电商,杭州援疆指挥部还引进纺织产业,帮当地实现就近就业。积极搭建以纺织产业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平台,发挥杭商企业的媒介作用,吸引更多企业进驻阿克苏,帮助当地解决了2200余人的就业问题。永翔纺织集团二期投资0.5亿元的5万锭扩建项目已完工投产。引进的浙江胜达集团投资2亿元的10万锭纺织项目,和浙江新世纪家纺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8万锭纺织项目已开工建设。
“产业援疆去年是在农村铺开,今年要深入各个村庄。”这位负责人介绍,“就近就业,实际上也是吸取了东部沿海过去的成功经验。”
2015年,杭州援疆指挥部在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和阿依库勒镇投资810万元建成了6000平方米袜业示范园,已全部投产运行,一期工程共引进织袜机300台,解决了近300个就业岗位,帮助维吾尔族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只要走访过当地,会发现这些厂的特点——一般都分布在离村庄20公里范围之内,村民上班不远;厂区规模不大、设备不多,需要的人力也不多。据介绍,为了让援疆资金得到最大化、最科学的利用,援疆指挥部在这些特点上都经过了精心的研究和规划,以保证产业援助的效果充分落地。
“平安援疆”的技术后盾在杭州大后方
今年更先进的DNA实验室已在建设中
继去年,杭州援疆指挥部为阿克苏建设了“天网工程”后,今年又有两个大动作——“网侦实验室”即将建成,利用高科技手段破案的“DNA实验室”项目即将施工,这两个高科技侦破工作室,填补了阿克苏警方的空白。
去年完成的“天网”工程现在已经是当地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一年多前,阿克苏市区的街上还没有几个视频监控摄像头,一旦出现案情,曾经出现过老百姓们“全民上街搜索”的情况。现在,城市街头布置了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时刻保卫群众的安全。
到2015年年底,阿克苏城市“天网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可上线回传图像1429路,全城96.5%的区域都有了高清探头。而农村“天网工程”项目也已完成96%的建设任务,剩余工作将在今年陆续完成。
“天网工程”的建设,是杭州援疆给当地带来的又一项巨大变化。这项工程共投入8000万元援疆资金,将平安援疆推向纵深。
平安援疆的实现,杭州大后方绝对功不可没——资金上,余杭区委区政府慷慨支助,截至去年已累计援助2000万元资金;技术上,杭州市公安局和余杭分局的技术和人力大力支援,两局的技术专家专题指导DNA实验室和网侦实验室建设方案,阿克苏当地警员还专程到杭州培训学习;设备上,采购工作得到了杭州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协调企业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海康威视最终中标价与阿克苏市预算相比,累计节约50%(近3000万元)。
有了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当地的治安水平得到了技术上的保障。去年,平安援疆项目的实施,已帮助当地破获各类危安案件437起。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安全感。
今年,平安援疆继续发挥“率先”、“全面”、“纵深”、“覆盖”的优势,继续推进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科技强警。
“智力援疆”的人才理念来自杭州大后方
远程教室连接杭阿,近如同城
去年11月,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谢萍副教授专程来到新疆阿克苏,为阿克苏市高中英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阿克苏市共有49名英语教师报名参加培训。
这是去年杭州“智力援疆”中又一个培训项目,而其中的不少培训,都是依托“远程互动教室”这一创新空中课堂展开的。
靠着发挥杭州“互联网+”的优势,去年,杭州援疆指挥部在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建起了首个杭阿远程互动教室,这也成为后来各种“杭州-阿克苏”培训的基础。通过这些“远程教室”,开展远程教学辅导、远程专题师训、课堂教学诊断、精品课程点播等活动,用最便捷的方式、最先进的技术,把杭州优质教育资源带到了阿克苏市,这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
此举得到了杭州后方的积极支持,多所名校贡献师资力量,将最好的老师和课程放到屏幕前,与阿克苏同行分享。一年来,“远程教室”已在阿四中、六中、二校援建远程互动教室,先后与杭州采荷实验、文三街小学等知名学校结对,实现了远程智慧教育小初高全覆盖,得到了前后方领导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批杭州人才来到阿克苏,对当地进行人才传帮带。以杭州的高标准、高质量,建立了高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外科、心血管科、妇产科6个青蓝工作室。两期34名援疆人才与当地106名干部人才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的师徒结对关系。高中数学、小学语文青蓝工作室被命名为省援疆人才传帮带“十佳”工作室和自治区、地区教学能手工作室。外科工作室成功实施多例腹腔镜手术,填补了市外科手术史上的空白。
不但在电脑屏幕前,还有很多杭州专家来到阿克苏,亲身传递教育、医学等先进“杭派理念”。2015年,杭州援疆指挥部共举办了12期杭派教育展示活动、5期医疗业务培训班,先后有杭二中、杭四中、十四中、杭十中、源清中学、文三街小学、西湖小学和余杭区、下城区、滨江区教育团等11批次75位名师来阿送教或开展学术交流,杭州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市一医院、红会医院等4批次24名专家等来阿送医,进行柔性帮带,传递医疗新理念、新方法。
除了带进来,也有走出去。杭州援疆指挥部组织了多期阿克苏干部、人才培训班,选派骨干教师、骨干医生到杭州结对学校、医院进修,使这批人才得到了快速地成长。
经过一年来的智力援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已逐渐在阿克苏成长起来。
民生援疆 积极凝聚民心 安居富民工程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积极凝聚民心
安居富民工程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去年对阿克苏的许多老百姓来说,是幸福的一年,不少人搬进了新居。这些新房子,来自杭州援疆实施的“安居富民工程”,共安排援助资金7650万元,实施新建、改建7650户安居富民房工程,至2015年10月底已全部竣工,老百姓告别了原来简陋的土房,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
在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初期,援疆指挥部还专门邀请阿克苏当地干部到杭州,在西湖区等农居集中点进行调研,学习杭州当地的民居建设经验,这在以前也是没有过的。
首先“安居”,然后“富民”。杭州还安排援疆资金500万元,用于补助当地农牧民经营大棚蔬菜,既解决了阿克苏市冬季蔬菜供应紧张的困境,又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真正实现了“安居”和“富民”。
同时,民生援疆围绕“打造宜居环境”,安排援疆资金,用于补助当地新建阿克苏市市民服务活动中心、阿克苏市体育公园的建设。
5
文化援疆 促进民族团结
文化大礼堂成了阿克苏村镇的文化阵地
2015年,杭州援疆指挥部继续投入援疆资金300万元,在阿克苏市柯柯牙街道等10个乡镇街道建设文化礼堂,确保到年底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如今,10个文化礼堂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
为使文化礼堂真正发挥文化主阵地的作用,每个村围绕文化礼堂建立了政策科技宣传队、歌舞队、模特队篮球、排球、乒乓球、台球队和民族工艺队等,把村民都纳入到具体的活动团队中。杭州援疆指挥部还投入100万元购买民族乐器等文化活动物品,安排补助奖励资金25万元用于激励文化活动开展,安排援疆资金10万元用于“同心杯”农村体育联赛活动,受到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