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游+非遗传承体验,让青少年乐享其中
如何让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兴趣?近期,广东省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持续开展“非遗及古村落青少年文化乐游营”系列活动,将古村落游与非遗传承体验结合起来。因为形式生动有趣,系列活动受到了青少年们的称赞,改变了过去在普及传统文化时青少年们觉得枯燥乏味、少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非遗及古村落青少年文化乐游营”系列活动组织佛山青少年游览了多个特色古村落,但它并非单纯的游玩,而是与非遗传承与体验相结合,让青少年领略了茶基十番、木版年画、佛山彩灯、狮头扎作等非遗项目的魅力与精彩。
10种乐器有10种不同的打法,能奏出10段打击音乐。在佛山市南海区茶基村,参加“非遗及古村落青少年文化乐游营”的小学生们没想到国家级非遗项目“茶基十番”如此精彩。孩子们想体验一下飞钹在空中擦击时发出的“嚓嚓”声,可是手中的飞钹就是不听使唤。孩子们感叹道:“真的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听说村里组织教授十番技艺时,他们纷纷要求报名参加。
在南海区汤南村溪涌边的大榕树下,几十对亲子家庭围着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彩灯的代表性传承人林燕华,听她讲佛山彩灯的扎作方法,并亲手为彩灯架子贴彩布。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剪贴和合作,孩子们做的彩灯有模有样。陈先生和儿子提着刚贴好的彩灯,十分兴奋。儿子说:“爸爸平时很忙,很少陪我,这次和我一起做彩灯,我觉得很亲密很幸福。”
沿着佛山禅城区普君南路,穿过一条长长的小巷,参加乐游营的小学生们来到了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冯氏木版年画的老铺。省级非遗项目木版年画传承人冯锦强给孩子们讲解了木版年画的基础知识,并让他们尝试着印制木版年画。拿着自己亲手做的年画,孩子们高兴极了。“我很想把它带回家,让妈妈看看!”一个孩子说。“我想把它收藏起来,太漂亮了!”另一个孩子说。
在南海九江烟桥村内,非遗项目“大头佛”竟然把鞋擦当牙刷,将镬铲当舌擦,用锄头敲钟,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第一次看到如此生动有趣的大头佛表演,他们都觉得新奇又精彩。看完表演,孩子们运用画笔和颜料,为大头佛“上彩妆”,玩得十分过瘾。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南海西樵松塘村,孩子们上香祭拜,向古之圣贤致敬,并求福佑。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步青云路,登翰林门,游览培元书舍。孩子们还在现场比拼书法,在古老的大榕树下书写自己的愿望。
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在每次活动中,都会对孩子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以上的青少年对活动表示满意,96%的孩子认为开展此项活动有必要,92%的孩子表示活动增加了自己对古村落和文化遗产的认识。
此前,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举办过不少普及传统文化的公益讲座,但因为只是单纯的讲授,互动性不强,即使大力宣传,甚至提供一些小奖品,青少年参加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在乐游营系列活动中,文化宫逐渐将活动的形式改为游玩和体验,如今一下子就调动了青少年的积极性,每次报名的情况可以用“秒杀”来形容。
乐游营为何能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的一名社工表示,系列活动改变了单纯听介绍、看展品的老路子,强调体验和游玩,让孩子们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传承中去。若仅仅是组织青少年参观古建筑、古村落,即以看为主,他们可能很难体会到青砖瓦房的历史韵味。即使有导赏员讲解,他们也容易忘记。但若融入非遗项目体验,孩子们便会觉得有趣很多,也更容易记住。
为了让青少年真正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魅力,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的工作人员对古村落和非遗项目进行了巧妙整合。如里水汤南村与九江烟桥村并没有大头佛表演和彩灯扎作,社工们就提前联系好九江振兴武馆的师傅和佛山彩灯扎作的非遗传承人,邀请他们到古村里教授非遗技艺。
通过开展乐游营系列活动,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的社工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类似的活动最好能走进校园的“第二课堂”和各地少年宫的兴趣课堂,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活动更广泛地开展,形成规模效应,并节省成本。
当前,不少非遗项目传承人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极易出现断层现象,究其原因,多是由于从业者收入微薄,甚至难以维持生计,最后不得不转行。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的社工认为,应该将游古村、玩非遗整合成一项旅游产业,这样既能带动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传播非遗文化,并扩大下一代非遗传承人群。
目前,佛山的木版年画开起了主题餐厅。客人可以边用餐边欣赏木版年画,也可以自己动手印制年画,带动了木版年画的销售。“这种用副业养主业的思路值得借鉴。”社工们希望,未来能和政府、公益组织、商家一起组织古村与非遗乐游营类似的活动,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