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东和伊犁鼠兔的故事

02.09.2016  15:42

李维东摄
 

  ◆本报记者赵娜

  33年前的偶然一瞥,一只“萌脸”小家伙走进了李维东的视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萌物竟会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余生都将为保护这一物种而坚守。它正是因李维东发现而被确认的我国天山特有濒危物种——伊犁鼠兔。

  正是凭借这份坚守绿色理想的精神和感人至深的行动,李维东获评“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是新疆环保人获得的第一份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大奖。

  认准了就要坚持到底

  谈及发现伊犁鼠兔的过程,李维东至今印象深刻。1983年7月,他和同事在野外工作中救助了一位牧民的孙女。为表达谢意,那位牧民邀请李维东他们去家里做客。牧民家后面有一座平顶山,饭后,众人攀爬到山顶,站在悬崖峭壁之巅,想看看天山深处的世界。就在这个时刻,岩石缝里突然冒出一只灰色的、带着斑点的小脑袋,与周边的岩石环境非常接近。小脑袋一瞬间又缩了回去,李维东屏住呼吸耐心等待着,终于等到了那只又像兔子又像老鼠的小动物再次出现。也正是在那,李维东采集到了伊犁鼠兔的1号标本。

  这一瞥,让李维东开始了艰辛的寻找伊犁鼠兔的工作。在多次查寻伊犁鼠兔踪迹无果的情况下,李维东没有放弃。他夏天在茫茫疆域上奔跑,冬季登上天山主峰,只为了再看到那个曾经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小脑袋”。

  老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李维东而立之年生日的前一天,他和伙伴们在天山的另一处采集到了伊犁鼠兔的第2号和第3号标本。经过研究和比对,确认这是兔形目的一个新种动物。1986年,李维东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马勇一起把这个物种命名为“伊犁鼠兔”,这是中国人自主发现并命名的哺乳动物,在当今世界可谓非常难得。

  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成就了李维东。他原是一名医生,为了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而毅然放弃了医生职业。他说,转行并不是不热爱原来的工作了,而是由于发现伊犁鼠兔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却马上濒临灭绝,使他不得不投身于保护工作。随着涉足环保领域越来越深,李维东意识到,野骆驼、藏羚羊、蒙古野驴等许多野生动物都亟需保护,这让他更加义无反顾。

  “我认为自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没有错,还要继续坚持下去。”李维东说。这些年,为了观察伊犁鼠兔,李维东不知道攀登了多少次深山雪峰;为了野骆驼和藏羚羊的保护,不知进过多少次罗布荒原和阿尔金山保护区的无人区,野外工作的险情也是一个接一个,但是他都没有退缩。

  物种保护仍岌岌可危

  爱上伊犁鼠兔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注定了研究者不平凡的一生。每一次它的出现和消失,都深深地牵动着李维东的心。

  自2002年以来,李维东等人每隔4年就进入伊犁鼠兔分布区的14个定位观测点做一次全面调查,每次除了野外工作难度大外,最难的还是找工作经费。他和志愿者们,甚至是他的家人,一次次扛着沉重的设备重装上山,徒步数天穿越3座海拔3200米~3400米的天山主峰,他走的路线甚至连当地人都不知道。然而,李维东却一次次失望而归。

  自1992年后,李维东再也没有发现过伊犁鼠兔的活体,只有少量粪便似乎表明它们还活着,在为生存而挣扎。到后来,在伊犁鼠兔最早的发现地连粪便都没有了,表明这个区域的伊犁鼠兔已经消失,后来证实消失的区域越来越多。李维东忧虑地表示,这预示着伊犁鼠兔危在旦夕。

  然而,李维东没有放弃,20多年来依然坚守在寻找伊犁鼠兔的第一线。2014年7月,奇迹终于发生了。当时,李维东正带领考察队在精河县木孜克冰达坂布设红外触发相机,他再次看到了消失在他眼中22年的伊犁鼠兔。

  “拍下照片时我就在想,这么多年了,我的相机都换了几代了,每次都无获而返,这次终于再次拍到它了。”李维东难掩内心的激动,声音都高了几度。

  他的照片,让伊犁鼠兔再次萌翻了世界。不过,再次发现活体伊犁鼠兔的喜悦,并没有冲淡他心中的重重担忧。“我们很担心这次露脸的伊犁鼠兔,会成为最后一只。

  多年的追踪和考察显示,伊犁鼠兔的种群数量正持续下降,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新疆14个伊犁鼠兔观测点中,9个点的伊犁鼠兔已经消失,他们推算当前数量不足1000只,比1992年的推算数量3300只左右下降了70%以上。李维东表示,伊犁鼠兔分布已经高度片段化,这是物种灭绝的征兆,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伊犁鼠兔就会全部灭绝。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护行动刻不容缓。

  在李维东的呼吁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14年批准建立了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但这距离李维东期望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还差很多。

  2007年,李维东提前办理退休手续;2015年,创办了个人工作室,全身心投入伊犁鼠兔的保护。2016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新疆环境保护厅的支持下,李维东在精河县启动了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项目,这是距发现伊犁鼠兔模式标本产地最近的区域,那里的鼠兔消失之后,这里的保护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2015年8月,李维东在天山一号冰川野外考察,最近一次看到伊犁鼠兔。一个月后,李维东带领的考察队在精河县高海拔区又见到一只伊犁鼠兔。这个点位就是一年前李维东拍摄到那只闻名世界的伊犁鼠兔的地方。

  动员全社会共同保护

  《我是伊犁鼠兔》保护宣传手册于2016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新疆正式首发,李维东是手册的策划人兼主笔。对编写保护宣传手册有过帮助的人,除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外,还有当地牧民、行政机构、野外站点的负责人,基金会、大中小学学生、老师以及媒体记者等。

  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仅一本宣传手册都需要这么多方面的支持,保护伊犁鼠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保护伊犁鼠兔,李维东尽了最大的努力。如今已经60岁的他,本该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然而他依然常常背着沉重的设备,攀爬峭壁,翻越天山,去寻找伊犁鼠兔。

  这些年来,李维东开的是自家的车,花的大部分是自己的钱。他把大部分工资以及每次获得的环保奖项奖金都投入到了保护工作中,仅在伊犁鼠兔等濒危物种保护工作中,他个人就投入了三四十万元。然而,仅靠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为此,李维东多次组织志愿者实地参与科考活动,跟随科研人员一起来到天山,帮助完成科考工作。同时,制作保护伊犁鼠兔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宣传手册,让公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保护工作的意义。

  李维东说,目前保护工作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他正在积极争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保护伊犁鼠兔的栖息地,联合当地的哈萨克族、蒙古族以及维吾尔族等牧民一起参与到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中来。实际上,李维东也聘请了不少当地牧民开展正常巡护,宣传伊犁鼠兔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并定期监测和维护设备。

  李维东给记者讲了乌拉斯汗及其全家的故事。乌拉斯汗是尼勒克县的哈萨克族牧民,从伊犁鼠兔定种研究开始,不管是在冬草场还是夏草场,乌拉斯汗的家一直都是科考队的后勤基地,考察队的马匹也寄养在他家。后来乌拉斯汗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拿起接力棒,承担起了协助科考后勤的工作。

  在李维东的影响下,像乌拉斯汗一家这样热衷保护伊犁鼠兔的牧民还有很多。如乌鲁木齐县哈萨克族牧民托依坚和他的孩子们,精河县蒙古族牧民其木代等。其木代为首的蒙古族牧民志愿者队伍还正式接手了精河县的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项目,负责保护和监测,他们最新获取的伊犁鼠兔监测影像资料,及时出现在近日在美国召开的第5届世界兔形目大会上。

  在李维东的带动下,公众也对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广泛参与。2015年,李维东发起“拯救伊犁鼠兔行动”爱心众筹活动,得到了公众的大力支持,上万人(次)进行了爱心捐助,募集到善款近 25万元。“有了这些资金,我们又可以开始了新一轮的伊犁鼠兔保护工作。”李维东高兴地说。

  颁授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时,李维东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参加第五届世界兔形目大会。得知获奖消息,大会主办方、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兔形目专家组Andrew Smith主席向全体与会代表隆重介绍了李维东,得到了代表们的鼓掌致意。随后美国电视台在播报本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中,也特意提到了来自中国的会议代表李维东与伊犁鼠兔的故事。

  然而,个人的荣誉并不是李维东在意的,他希望能得到国家层面对伊犁鼠兔等兔形目动物保护更多的支持和行动,也希望在下一届法国巴黎召开第六届世界兔形目大会时,能有更多的保护成就和更多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