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宏观调控“三部曲”

05.08.2015  13:00

  2013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首次对“合理区间”作出具体阐释。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一名券商公司分析师每周三都会锁定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希望从中找到指引投资的“利好”。一个财经记者每周三也会仔细解读常务会新闻,在字里行间寻找助力不同行业发展的“干货”。

  甚至,在2014年“两会”期间,一位担任省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告诉前来参加代表团讨论的李克强总理,2013年上半年,他和省委书记每周三都必看新闻联播,就是为了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中,寻找中央宏观调控的“信号”。

  事实上,在本届政府召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的宏观思路灵活运用,贯穿在不同领域的决策部署,把舵中国经济避行险滩暗礁,努力驶向更好方向。

  ■ 区间调控: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

  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口数据大幅波动,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唱衰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此起彼伏。当年6月的一场“钱荒”,更是让金融系统备受震撼。然而几个月的时间里,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几个最常被强调的关键,始终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盘活存量”。

  当年7月,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只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不刺激干预,专心调结构、促改革。

  这是总理首次对“合理区间”作出具体阐释。他当时说:“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可以说,“合理区间”是本届政府对于中国经济运行的目标希望,更是给市场主体的一个明确预期:既不让市场觉得,一有困难政府肯定出手;也让市场相信,真正遇到了困难,政府不会不管。

  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合理区间”的概念,是李克强为中国经济增速划下的一条线,给中国和全球股市提振了信心。

  此后,李克强总理“区间调控”的理念不断趋于丰富和完善。2013年10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调控方式,明确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社会预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艘航船,那么“合理区间”就是本届政府划下的一条“航道”。2015年3月,李克强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我们的目标是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仅要实现7%左右的增长率,而且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环境有所改善。

  在2015年7月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总理又为“合理区间”增加了新的指标:“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

  ■ 定向调控: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中国经济现实中,一些看似矛盾的市场现象,让宏观调控的决断更加艰难: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很多小微企业因为融资难、融资贵而“嗷嗷喊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令人头痛,但很多地区、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4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一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首次阐释了“定向调控”的理念。他说,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定向”、“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到底面向哪些领域?最佳的解读切口,依旧是国务院常务会议。

  从2014年4月至今,有8次常务会议先后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简化合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征收率,加快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关政策落实,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部署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打造长江经济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设。

  不难发现,“定向调控”的两个方向,一是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市场主体“减负”,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二是支持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建设,拉动投资。而这两个方向,正是李克强总理为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发展确定的“双引擎”。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因此提出,在本届政府的宏观调控思路中,“区间调控”的目的是“稳增长”,而“定向调控”则主要是致力于“调结构”的具体措施。

  今年7月15日,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当天,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通过加大定向调控等措施,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活力动力继续增强,在深化各领域改革、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各类市场稳定等方面都取得积极成效,“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创造了条件”。

  ■ 相机调控:面对经济形势变化,要更加当机立断

  2015年7月1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提出“相机调控”。新华社 姚大伟 摄

  本届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最新一次丰富内涵,是在今年7月9日举行的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当时提出,要灵活施策,针对形势变化精准发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相机实施预调微调,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新红利。

  他在一天后举行的专家企业家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创新宏观调控与推进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如果说“定向调控”强调的是“调结构”的方向,那么“相机调控”的核心,则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从而实现“控风险”。

  2014年5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2015年3月的一次常务会议则要求,跟踪分析经济运行新情况,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预调、微调”,要根据眼前变化,制定不同的政策预案和项目准备,选择好政策意图与政策时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提出,“相机调控”一词体现出本届政府欲加强宏观调控决断力,“面对经济形势变化,要更加当机立断”。

  显然,从“区间调控”到“定向调控”再到“相机调控”灵活运用,新一届政府组成以来正在力图走出一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的“多赢”路子。

  2015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艰难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继续领跑全球,实现了7%的增速。李克强总理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有信心实现今年7%左右的经济增速,也有信心推动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他说:“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我当然一直报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