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生:在沙漠播种绿色之梦
“举目望远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这句歌谣真实描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鄯善县鲁克沁镇人们的生活常态,这里常年干旱、四季风沙。“生活所迫,我15岁就开始干活养家。”8月13日,朱新生说。肆虐的风沙中,学校离他远去,大地迎面而来。昔日顽皮的少年在黄土地中变得踏实、稳重、刚毅,更学会了与大地对话。
“我们这儿是哈密瓜的原产地,我自然选择种瓜。”头十几年,朱新生专注于哈密瓜种植,一跃成为当地种植大户,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乡亲不断拓展产业链。然而剧变突生,1998年的收获季节,一场车祸将朱新生狠狠地抛在了医院里。“当时人在医院,瓜在地里,买家的货车正往地头开。”朱新生说,“躺在那儿的每一分钟,我的心都在滴血。”
就在全家绝望之时,奇迹发生了。一双双来自各村各组热情的手,将地里的瓜一个个送上了朱新生买家的货车。奋斗之时,与邻共富,遭难时刻,同舟共济。亲友乡邻们的举动,在朱新生心中开出了最绚烂的花朵。
然而现实依旧是严峻的。车祸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朱新生,无法再种植哈密瓜。
在一次鄯善县有关退耕还林的会议中,朱新生了解到用梭梭接种大芸的项目。多年走南闯北的经历和对土地的深厚了解,让朱新生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利人利己、又能回馈自然的大好事。他决定干了!
朱新生拿着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找到吐鲁番市种植专家求证,鲁克沁镇周边没有种植的,就前往和田甚至内蒙古学习、考察。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他蹲在地里,坐在灯下,学习关于梭梭和大芸的各种知识。2004年即将结束时,朱新生已做好了面对一切风险的准备。
2005年,接种大芸的工作启动。然而由于错误购买了劣质的种子,首次接种失败了。“我的人生大起大落,区区一次失败已经不能击倒我了。”朱新生说。
2006年,朱新生承担了鲁克沁镇退耕还林梭梭接种大芸项目,第一批有300亩。自那时起,梭梭从朱新生的田地里不断向外扩展,逐渐长成如今的绿色长城,守护着鲁克沁镇。大芸种子不负众望,每年都带来惊喜。浩瀚的沙漠不再代表荒凉,在朱新生的眼里,那已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不仅如此,如何让退耕还林的好政策在基层得到更好落实,成为他反复思考的问题。鲁克沁镇之外有更广阔的天地、更浩瀚的沙漠。为了推广项目,朱新生舍去一半以上的大芸收入,将地里的大芸直接辟为留种区,悉心管护。优良的种子成为更多项目得以实施的坚实保证。如今,在政府指引下,朱新生以专业种植指导的身份,与全疆退耕还林户携手推广梭梭接种大芸项目,一个个绿色梦想自鲁克沁镇飞向天山南北。
地活了,人精神了,环境也越来越好。如今的鲁克沁镇,南锁沙漠,北拒戈壁,身后是绿意盎然的鄯善绿洲。在库木塔格沙漠的边缘,皮肤黝黑,走路不那么平稳的朱新生,用自己漫长的坚守,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编辑点评
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愈挫愈勇,永不言败是朱新生最大的特点。追梦路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而比执着追梦更令人敬佩的,是朱新生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让绿色在更大范围内延伸,将个人追求有机融入社会发展进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