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电影是传播新疆形象的捷径

03.09.2014  12:53

本土电影是传播新疆形象的捷径

——访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副教授吴玉霞

新疆日报网讯 (陈颖 加孜拉)8月11日,新疆电影家协会在塔城市举办“百花放映,情系塔城”的电影惠民活动,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副教授吴玉霞随行,她在8月12日为基层电影文化工作者进行了《新疆电影的意义》讲座。近期,记者就新疆电影发展的相关话题采访了吴玉霞。

记者: 听您的讲座,您着重强调了新疆电影与新疆本土电影的概念,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吴玉霞: 新疆电影和新疆本土电影都属于新疆题材的影片,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新疆本土电影中的主创人员是新疆人,而新疆电影的主创人员却不一定是新疆人。我认为,新疆文化博大精深,主创人员是新疆人可能更了解新疆文化一些,拍摄的新疆题材的影片更能反映新疆的真实情况。新疆本土电影不仅是新疆题材的故事片,更要深入挖掘新疆各民族的精神内涵、民族性格、内心世界、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伦理观等文化特质。作为新疆人,我希望通过电影这个窗口能够真实展现新疆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情感追求,能够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新疆、了解新疆。

记者: 您觉得新疆本土电影发展的现状如何?新疆本土电影缺乏什么?

吴玉霞: 虽然我们新疆电影人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行新疆本土电影的创作,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然在影响力、社会效益方面存在缺陷,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影片的数量不够多,影片的艺术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数量不够多,就没法引起大众的关注。在艺术创新方面,新疆本土电影多少有点保守,在选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方面创新度不够。另一方面,新疆本土电影投入资金太少,这使得影视特技不能更好使用,在电影的视听效果方面缺少吸引力。另外,新疆本土电影人才比较缺乏。到目前为止,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只有新疆艺术学院,没有数量众多的专业人才,影视作品的质量自然不容易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提升。另外,新疆本土电影在宣传方面也存在问题,投入宣传的资金太少,因此宣传的渠道、宣传的方法、手段、途径方面都很受限,比如说本土电影《鲜花》上映,内地一些观众根本不知道。

记者: 新疆本土电影应该怎样传播新疆形象?

吴玉霞: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影响巨大。一方面,电影集体共享性的特点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些共性的话题,对我们走向现代化产生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电影又是一种世俗文化,有人将电影称之为“世俗的神话”,电影反映一些世俗的生活百态。既是大众的又是世俗的,在传播新疆形象的过程中,就应该能突出反映时代特色的内容和元素,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广春兰导演做得比较到位。新疆有丰富的电影资源,各种自然地域景观、多彩的民俗、丰富的文化,当年,她将新疆绚丽的歌舞尽情展现,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水乳交融,奉献了一批如《狂歌劲舞》、《歌舞翩翩》等新疆“歌舞片”;她挖掘我们少数民族诙谐幽默、活泼乐观的性格特点,拍摄了多部新疆“喜剧片”;她将新疆西部独特的自然风光融入电影独特的审美意蕴中,打造出了独具新疆风情的“西部片”。总之,我们就是要通过电影的声画手段向外界传播一个个“人杰地灵、勃勃生机、活力无限、异彩纷呈”的新疆形象,新疆本土电影是传播新疆形象的捷径。

记者: 此次下基层对您研究电影以及电影的发展是不是有新的启发?您将要出版一本关于新疆电影史的书是吗?

吴玉霞: 通过这一次的调研,我了解到其实基层老百姓对新疆本土电影非常热爱,听说《鲜花》在哈萨克族群众中放映了10遍观众还是爱看,这说明我们新疆人还是喜欢观看反映我们自己生活和文化的影片,也说明新疆电影发展的潜力很大:一方面,我们基层的观众很需要新疆本土电影,我们有观众市场;另一方面,我们新疆电影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有很多可以展现的电影素材。

我要出的书就叫《新疆本土电影发展简史》,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本土电影,关注新疆本土电影,从而促进新疆本土电影更好地发展。这本书出版以后,估计对一些研究新疆电影的学者在寻找资料方面有所帮助,同时也可能在新疆本土电影的研究方面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学识广博的研究者来深入研究新疆本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