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达坂城区特色农业渐成风景
从“老三样”到“五色板”
达坂城区特色农业渐成风景
(记者王兴瑞)以风电闻名的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近几年特色农业发展渐成风景。如今,达坂城区农村的景色早已不像以往那样单调。雪菊、红花、珍珠鸡、鸵鸟等都成了不少农民的新宠,从以前传统种植、养殖的“老三样”到如今色彩丰富、品种多样的特色农业,不仅让达坂城区农民增加收入有了更多途径,更为该区农业提质升级和“景城一体化”建设增添了无限亮色。3月19日,记者来到了这里采访。
“老三样”变成了“五色板”提起达坂城区的农业,不少当地人都会脱口而出的词是“老三样”。所谓的“老三样”指的是小麦、土豆、玉米,而养殖则是以黄牛、大尾羊和骆驼居多。
近几年,达坂城区调整思路,开始大力推广经济作物,鼓励多样化畜禽养殖,渐渐地,农作物品种和养殖品种开始变得五花八门,特色农业由原来的“老三样”变成了如今的“五色板”。
临近四月,春耕在即。这几日,达坂城区西沟乡陈麻子村的买振青一边忙着张罗肥料,一边还要照管养殖小区。他是达坂城区振青雪菊合作社的理事长。2012年,他带头在村里种植雪菊并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几年下来,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亩。雪菊已经成了村里种植最多的经济作物。
2014年7月,买振青又建起了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引进多胎母羊和湖羊共700只,还从国外引进种羊改良品种。
在达坂城区的达坂城镇,不少农民现在都加入了饲养珍珠鸡、鸵鸟的行列。
政策杠杆撬动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的背后,是达坂城区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引导。记者从达坂城区农牧局了解到,为了鼓励农民改变种植、养殖结构,达坂城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贴。
冬春季温室蔬菜种植300亩以上的,每亩可享受市级补贴150元、区级补贴150元,对当年引进、试种百合、玛卡、红花等高附加值特色作物面积一亩以上的,每亩补贴500元。这是达坂城区刚刚出台的2015年惠农政策之一。此外,达坂城区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对养殖大户、合作社等进行扶持,比如马鹿每头补贴500、鸵鸟每只补贴200元。
正是在这样持续的优惠补贴下,农民种植、养殖“新鲜事物”的顾虑大为减轻,色彩斑斓的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多样的畜禽类养殖渐渐地在达坂城区扩散开来。
达坂城区委常委晁慧介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蔬菜、草料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不仅使该区农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使得农业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
结构调整之下,使达坂城区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达坂城区农牧局局长柴建才说:“2012年,达坂城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200多元,2014年已经突破12000元。”
为“大景区”建设增色添彩达坂城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文化重镇,近两年,达坂城区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景城一体化”的思路,把达坂城区建设成景区、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大景区”。在提升城区景观建设的同时,也对农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切实的要求,要逐渐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参与到旅游经济发展和“景城一体化”建设的大潮中。
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养殖业的推广和发展,间接地契合了这一大主题。事实上,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在达坂城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几年,达坂城区的雪菊种植日趋规模化,自2012年起,每年一届的雪菊文化节就在产品推广、销售、体验、旅游等多方面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养殖户的心里,“景城一体化”的建设将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张海英说,随着达坂城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他的珍珠鸡和鸵鸟的销售前景会更好。事实上,抱着像张海英一样希望的人不在少数。“景城一体化”建设能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也能带给农民切实的收益。
据了解,2015年,达坂城区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新业态,除了引进玛卡、玫瑰等新品种经济作物种植,还将继续推进牲畜良种繁育,促进畜群结构合理化。此外,达坂城区今年还将重点发展渔业和水产业,逐步将其打造成为首府水产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