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夫妇照顾患病养子15载 慈爱不言弃

29.12.2015  16:28
 

    牙丽坤大叔一边弹琴一边唱歌,阿布都瓦哈甫在一旁安静地听着。 

  红山网讯(记者 孟根桑摄影报道)15年如一日,维吾尔族夫妇牙丽坤和玛丽亚木细心照料着患有先天性癫痫病的养子阿布都瓦哈甫,不离不弃的真情故事,感动着周边的一群人。

  “既然我收养了他,那他就是我的亲生骨肉!我不会因为他身患疾病就放弃他,我不仅要给他治好病,还要教他写字、唱歌、跳舞,照顾他是我的责任。”牙丽坤经常这样告诉自己,而他确实也做到了。

   15年前 垃圾箱旁捡到一名弃婴  

  12月27日,记者来到乌市沙区西盛苑小区廉租房牙丽坤大叔的家中。一进门,记者看到,在小卧室的榻榻米上坐着一位长相清秀可爱的男孩,他就是牙丽坤夫妇悉心抚养了15年的养子阿布都瓦哈甫·牙丽坤。

  看到有陌生人来,阿布都瓦哈甫显得有些胆怯,又有些好奇。在牙丽坤的提醒下,阿布都瓦哈甫向记者问了声好,之后又羞涩地低下了头。

  牙丽坤大叔告诉记者,2000年7月1日是他和阿布都瓦哈甫成为父子的日子。

  那日清晨6时许,牙丽坤路过胜利路的一处垃圾箱时,看到地上放着的一个被红色毛毯包裹着的东西在动,出于好奇他翻开一看,竟然是一名全身是血、才出生不久的男婴。牙丽坤赶忙将这名可怜的婴儿抱回了家,在帮其清洗干净后,便开始四处打听婴儿的父母,但却一直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当时牙丽坤夫妇刚结婚一年多,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不忍将孩子送走,夫妻俩便决定收养这名婴儿,将其抚养长大。

   抚养期间 发现孩子身体异常  

  社区了解到该情况后,也很同情孩子的遭遇,就和辖区派出所一起给孩子办理了户口,并为他起名叫阿布都瓦哈甫·牙丽坤。

  自从收养了阿布都瓦哈甫,牙丽坤夫妇的生活变得繁忙起来。除了要四处去找母乳给孩子吃,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为了赚钱给孩子买奶粉,他们经常会多打几份工。

  不少人在听说牙丽坤义务抚养弃婴后,给孩子送来了衣服、零食等,期盼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转眼间,孩子3岁了,但牙丽坤却发现,孩子在学走路和学说话方面都显得十分吃力。起初以为孩子可能是缺乏营养,牙丽坤就不断地给孩子加强饮食营养,但是情况并未好转。苦恼的牙丽坤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然而诊断结果却让牙里坤夫妇几乎不敢相信。

  “医生说孩子是先天性癫痫病,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维持病情,需要不少钱。听到诊断结果,我就瘫倒在了地上,当时我甚至有些后悔收养这个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发病时痛苦的样子,我真希望自己能代替他受罪。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有时会伤到自己,也会伤到身边的人。”说到这,母亲玛丽亚木流下了眼泪。

    15年来 夫妻俩对养子不离不弃  

  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牙丽坤夫妇与孩子走上了漫漫治病之路。因为孩子每天都需要按时服药,身边24小时需要有人看管,妻子玛丽亚木只能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他上卫生间我们都会担心,就怕他锁上门后病情发作,所以我们连卫生间的门锁都不敢安装。”玛丽亚木说。

  玛丽亚木在家照顾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牙丽坤独自一人在外赚钱。为了孩子,牙丽坤上街头拉过手风琴,弹过吉他,扫过马路,替别人将材料中的维吾尔语翻译成汉语赚钱,就连牙丽坤的父母去世后留下的3万元也给孩子治病用了。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家具,就连他最喜爱的手风琴和他妻子的结婚戒指都卖了。我们劝他放弃,可15年了,他一直坚持给孩子治病。”牙丽坤多年的好朋友玉素甫告诉记者。

  无法和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不能出去和同龄人一起玩耍,阿布都瓦哈甫只能整日待在家里。为了逗孩子开心,牙丽坤经常在家中给孩子弹琴唱歌,还教孩子写字,学说汉语。“我常常会一边弹着朋友送的电子琴,一边唱歌给他听,他会一直盯着我看。”牙丽坤看着孩子说道。

  家里的生活虽然很困难,可牙丽坤从来不会表现在脸上,什么时候见他总是一副笑脸。“他爱说笑话,有他在的地方,都是欢声笑语一片,大家更为他对养子的那份情义而感动。”邻居张宝强说。

  沙区骑马山管委会西盛社区党支部书记宋佳斌告诉记者:“牙丽坤一家是我们辖区的低保户,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去他家慰问。他家的情况我们都很了解,大家都在积极想办法帮助他。牙丽坤是楼栋长,他一直用他自己的行为感动着周围的人。但是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养子不离不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