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美在哪

14.01.2016  12:58

  (记者王丽娜)在拥有百万家庭的乌鲁木齐市,“最美家庭”成为城市的价值体现和精神坐标。“最美家庭”美在哪里,记者近日分别走访三户“最美家庭”,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在每一个人的用心付出

  “一个家庭是否称得上‘最美’,并不在于家庭成员的地位有多高,也非家世有多显赫,而在于每个人对家里做了什么,整个家庭为社会做了什么。”35岁的努尔布布·力玛洪是一家餐饮企业的副总经理,今年她家被评为了市级“最美家庭”。

  努尔布布出生于伊犁州一户维吾尔族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乌鲁木齐打工。对于她来说,来到这座城市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丈夫周志勇,生了一双乖巧懂事的儿女,有了一对待自己如亲女儿般的公婆。

  “因为心疼我们白天上班,公婆在家里啥都帮我们干,洗衣服带孩子,但是只要我闲下来,就会抢着干。”努尔布布说,她家的最美之处来自家庭成员间的付出与用心呵护,这就像玫瑰花悄悄地开放,散发淡淡的清香,这种家庭的和谐令她留恋并为之守望。

  “”在释放“正能量

  “我的家庭是个愿意助人为乐的家庭。”李毓芬家庭已经连续两次被评为了市级“最美家庭”。她告诉记者,她家的家训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义务奉献。

  退休前的李毓芬曾在八钢医院妇产科和病理科工作。退休后,她依旧开展义诊、开办养生课堂,每天忙忙碌碌,却乐此不疲,并为此坚持了16年。

  “每天我在社区或站点为老人量血压、血糖、心电图,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李毓芬说,令她骄傲的事情是她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才使我安心地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在李毓芬看来,最好的家教是言传身教。在良好家教的带动中,家庭成员就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苦乐观,释放出正能量。

  “”在担当社会责任

  卢丽英本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连续两年的“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让她看到的是传统美德在全家人的同心合力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和放大,成为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和价值取向。

  卢丽英的儿子是军人,儿媳是警察,因为每个人的工作特殊性,过年过节都要坚守工作岗位,不能团聚。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个家庭少了很多的天伦之乐。

  “虽然我们一家人少有团聚,但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只要看到千家万户的团圆,我们感到很欣慰。”卢丽英说,8年前她和丈夫转业来到乌鲁木齐,如今,她的“小家”已经融入乌鲁木齐这个美丽的“大家”,并在这个“大家庭”深深地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