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腿”走路让农民挣钱更稳当——且末县巴格艾日克乡发展多元化经济见闻

27.01.2015  13:38

  巴格艾日克乡是且末县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近年来,该乡围绕发展畜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结构,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多元化经济,用“多条腿”走路,有效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畜牧业健康发展

  “咩……咩……”1月17日一大早,巴格艾日克村村民尼扎木·吐尔逊就招呼妻子一起把圈舍里的羊喂了。

图为 尼扎木·吐尔逊的妻子正忙着给羊添加草料。

  “这些羊上个月从牧区拿来,非常能吃。”尼扎木一边和妻子忙着添加草料,一边介绍说,“这137只羊在牧区平均以470元/只的价格收购回来,在这里再育肥两个月就可以卖出去了——800元/只,除掉草料等成本,每只羊的利润在200元左右。”

  “我们牧区的羊肉比外地的要好吃,所以根本就不愁卖!现在县上和乡里在畜牧养殖上有很多优惠政策,我们有信心。”尼扎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进一步加强畜种畜群结构改善和畜牧业产业发展,2014年,巴格艾日克乡落实畜牧业优惠政策补贴资金408000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的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巴格艾日克乡已建圈舍18个,养殖小区两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牛、羊等牲畜存栏数达到21944头(只),较上年增长15%。

  红枣收入居首位

  “虽然去年红枣价格没有以往高,但管理到位,产量上去了,还是挣上了些钱。”当日,科台曼艾日克村村民冀军安站在自家枣园对副乡长居来提·吾守尔说。

  冀军安1989年从其他乡搬到这里开始种棉花,“棉花价格波动比较大,不太稳定。”从2002年开始,冀军安开始尝试种植红枣,这些年红枣收入持续增加。

  2014年是且末县确定的“红枣管理年”,为响应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的号召,扩大红枣种植规模,促进农民增收,该乡充分利用“科技之冬”、远程教育等载体,先后开展培训班26场、培训3658人次;组织红枣种植能手成立了“红枣技术服务队”,义务为枣农服务指导,受益户数达900余户。

  “这50亩红枣全都是灰枣,去年收入有8万多元。”冀军安说。

  现在,巴格艾日克乡红枣种植面积达到13592亩,其中挂果面积11000亩,红枣收入已占到了农牧民收入的65%。

  核桃产业见成效

  “我们的核桃不但个大壳薄、出仁多,而且全都是自然成熟脱皮,所以卖得特别好,老板来了有多少收多少。”17日下午,阿其玛艾日克村村民吐尔地·热合曼告诉记者。

  去年,吐尔地家的180棵核桃树产果900多公斤,卖了3万多元钱,加上小麦、红枣,全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核桃树全身都是宝,核桃花可以做菜,果实还可以用来榨油;同时,种核桃投资小,经济效益长远,所以村民愿意种。”该乡党委副书记麦麦提江·麦麦提明说。

  近年来,巴格艾日克乡在抓好红枣产业的同时,结合本乡核桃产业链历史悠久的优势,把核桃产业作为红枣产业的一个补充产业来抓,积极从和田引进薄皮核桃品种进行嫁接,从购买核桃苗、嫁接、管理等方面对农民进行补助扶持。

  巴格艾日克乡的核桃产业目前已初见成效,农民群众尝到了甜头,75%的农户都栽种了核桃树。现在,全乡核桃种植已达22000株,每年将为农户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巴格艾日克乡党委书记杨舸表示:“近几年,通过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全乡逐步形成了以红枣、棉花为基础,以畜牧业发展为龙头,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等农林牧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不仅拓宽了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渠道,而且有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