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曼遗址与新疆历史文化教育研讨会隆重举行

02.09.2014  20:36
            8月24日上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曲曼遗址与新疆历史文化教育研讨会”在乌鲁木齐隆重举行。来自新疆文博、社科、出版、宣传领域的200多位人士参加了研讨会。区内外15位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军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李学军指出,曲曼遗址是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新疆“三史”教育的生动教材,曲曼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要从曲曼拜火教遗址考古发掘和新疆历史文化宣传教育的关系及其影响入手,深入探讨研究曲曼遗址的历史文化教育的价值,让各族干部群众了解中华古老文明和新疆灿烂文化,了解新疆历史沿革,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的歪理邪说。
              李学军要求,做好历史文化宣传教育这篇大文章,要依托文物做好历史文化重大课题研究,进一步夯实“五观”教育和“三史”教育的理论基石,依托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宣传教育走上新的高度,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彻底清除“三股势力”的荒谬史观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还要挖掘和利用好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发挥文物古迹的史证作用,对于那些长期受错误思想误导、对新疆历史认识模糊不清的民众,文化古迹所起到的正面宣教作用更易于为人自觉接受。要借助文化古迹把新疆历史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晰,把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生动地展示出来,新疆是众多民族共同的家园。
                此外,还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水平。通过科学谋划、优化内容、创新方法、营造氛围等一整套思路来达到提高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水平的目的,用文物发声亮剑,形成主流舆论压倒性优势,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养成崇知尚学的良好习惯,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把被宗教极端势力颠倒了的事实匡正过来,把被宗教极端思想绑架了的习俗解放出来。
              李学军强调,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争取民心、赢得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在当前新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承担主体责任,不断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新疆文物部门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这一中心,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在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教育人民、增进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开展“四个认同”、新疆“三史”教育活动中,新疆文物部门积极主动开展主动开展涉疆的历史、宗教、民族等重大考古课题研究,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文物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史证作用。在新疆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主持,在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曲什曼(曲曼)村东面、濒临塔什库尔干河的一片海拔3050米、名为吉尔赞喀勒的台地的进行了考古发掘,并获得了重大发现。出土的文物多达数百件,有青铜器、铁器、竹梳、木制弦乐器、玻璃料珠、玛瑙串饰、多种随葬动物等物,其中尤以木制和陶制的“祭火坛”最为重要,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研究表明,该遗址为2500年前拜火教(祆教)古墓葬遗址,与拜火教早期文化起源有密切联系,是近年来
新疆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研讨会上,15位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大家依据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研究文化演进,阐述宗教变迁。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巫新华博士,用大量曲曼遗址出土的文物和遗迹,证明了曲曼遗址是亚欧大陆范围内首次发现距今2500年左右的拜火教遗址,帕米尔作为世界文明十字路口在亚欧大陆各文明交流中具有突出的无可替代作用。研讨会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于志勇等专家学者用大量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说明了新疆多元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流与融合发展,最终达到了既有个性、也有共性的一体多元区域文化,说明了交流与交融是文明发展的永恒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