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丨“胡杨树”下打馕乐
游客在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体验打馕乐趣。
学习
将醒好的面团摁平,再用擀面杖将面团推展成圆形,在边缘捏起一厘米高的馕边……
品尝
大伙儿你一块儿我一块儿,脸上的笑容早已荡漾开来。
“哦!原来我们爱吃的馕是这样做出来的呀!我能试试吗?”“你看这个馕坑,和我们村里的馕坑不一样”……1月29日11时,在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体验区,努尔麦麦提·图尔贡的馕坑四周围满了人。
为了展现浓郁的地域风情,工作人员在体验区“种植”了几棵巨大的“胡杨树”。“胡杨树”叶色金黄,一个个同样金黄的芝麻馕香气四溢。
通过媒体得知在馕文化产业园可以学打馕,乌鲁木齐市民于文敏带着儿子早早就等候在这里。俯身体验区花朵形状的案台上,于文敏的眼睛紧盯着努尔麦麦提的手。
将醒好的面团摁平,再用擀面杖将面团推展成圆形,在边缘捏起一厘米高的馕边……刚刚学到第二步,于文敏自己就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她手中的擀面杖怎么都不听使唤,面饼也变成了长方形。
“没有用过这个擀面杖,看师傅用得很顺,我怎么就不行呢?”于文敏不好意思地笑了。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阿丽米热·阿不都沙拉木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自从产业园开门迎客,体验区的热度一直在飙升。有很多人早早就等着,想跟师傅学打馕。”阿丽米热说。
努尔麦麦提放下手中的活儿,接过于文敏手中的擀面杖,一会儿工夫,就将面饼做好了。
“叔叔,为什么面团是淡黄色的呢?”于文敏的儿子好奇地问。
“因为我们的面团里不仅有面粉,还加入了鸡蛋、清油、牛奶。叔叔小的时候,村里只有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才能用面粉打馕,很多人用的都是掺着麸皮的粗粮。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馕本身的营养价值也提升了。”说话间,努尔麦麦提又拿起一个木制的馕针给于文敏的面饼上印满了花纹。
“我们小时候见过的馕针都是鸡毛做成的,你看现在的馕针,简直就是一个木制的工艺品,上面还有花纹呢!”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在议论着。
努尔麦麦提指导于文敏将面饼在一个装满白芝麻的盆里翻转几下,熟练地将它放在馕枕上,弯腰送入馕坑中。
“老师教过我们,馕在古代叫‘胡饼’‘炉饼’,从汉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而‘馕中之王’就是库车大馕,直径有60厘米呢!妈妈,等你学会了打馕,我们在家也搞个环保馕坑,我就能带着你打的馕给老师和同学们尝尝喽!”于文敏儿子的小期待,逗乐了周围的游客。
几分钟过去了,努尔麦麦提用铁钩钩出了快熟的馕,在表层刷了一层油,又放进了馕坑。
来自疏勒县塔尕尔其乡的穆妮热·麦麦提被眼前这个环保智能电馕坑吸引了。“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馕坑,可是和这个不一样。村里的馕坑是要烧煤或柴火的,烟大得呛人。这个馕坑用电发热,既干净又环保。要是我们村里也能用上电馕坑,那就太好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于文敏亲手打的馕出炉了。她把馕掰成小块放在盘子里,请周围的人一起品尝。大伙儿你一块儿我一块儿,脸上的笑容早已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