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县“十二五”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林业以全域旅游为契机,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为动力,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截止2015年底,全县森林资源面积超过300万亩,包括山区天然林240万余亩、公益林46万余亩、人工林13万余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5.04%,活立木总储蓄894万余立方米,有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
二、湿地保护进程加快。昭苏县湿地总面积104万亩,位于特克斯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占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分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与河流湿地两大类。这里不仅是鸟类栖息天堂,也是摄影爱好者与游人的钟爱之地。目前,《新疆昭苏特克斯河湿地公园一期建设》项目已开工,《特克斯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已获自治区林业厅批复,同意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昭苏县有植物物种约3000种,占新疆野生植物种数的85%,主要树种有杨树,榆树、柳树,以及柳灌、绣线菊、柽柳、悬钩子、小檗、沙棘、新疆圆柏、锦鸡儿、蔷薇等天然植物;野生动物有363种,包括181种珍贵濒危和有益的野生动物,以及雪豹、北山羊、白鹳、黑鹳、金雕、胡兀鹫等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大天鹅、灰鹤、马鹿、乌雕等3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每年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动物保护组织都会来到昭苏县进行摄影创作。
四、护林防火成效显著。建立健全了由15个森林防火成员单位组成的护林防火指挥部,配备31名护林员;成立了1只半专业森林消防队,配备25名半专业消防队员,统一配制防火服装和灭火器具。为全县森林资源安全筑起了安全防火网。截至目前,昭苏县已保持43年无重大火灾记录,连续10年获得“森林防火先进县”称号。2016年,昭苏进一步创新森林防火方式,采用直升机护林巡航、飞播造林,为全县森林资源再筑安全保障。
五、狠抓植树造林。“十二五”期间,昭苏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2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5%,基本形成乔、灌、花、草于一体的人居环境。截止2015年底,昭苏县已经创建“花园式单位“50个、“绿化合格单位”81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社区)”33个。
六、加大苗圃基地建设力度。昭苏县有国有苗圃地632亩,其中乌尊布拉克乡国有苗圃地面积为330亩,阿克达拉镇国有苗圃地面积为302亩。现有办公阵地150平方米、铺设370米水泥路、修建1500米U型防渗渠,架设1860米高标准铁艺围栏,新建1座纯木质结构的观光塔和200米长的木栈道,投资15万元铺设300亩滴灌节水工程,新建1座现代化生态公厕。通过以土地招商合作育苗的经营方式,吸纳民间资金1100万元,从东北、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优良种苗品种。打破了树苗品种少、绿化景观单一、特色花卉苗木缺乏的困局。主要培育丁香、山楂、疣枝桦等各类苗木花卉苗木53种,95余万株,完全可以满足全县造林绿化需求。
七、积极开展城市绿化。2016年昭苏县林业局投资320万余元,在县城天马大道建成了长2公里、占地205亩的绿色景观长廊,种植榆叶梅、红叶海棠、疣枝桦等各类适合当地气候的高原特色景观苗木13.99万株,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绿化整体水平,为全域旅游再加“绿色”筹码。
(昭苏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