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归族:跑遍大半个中国 传扬国家级非遗

07.02.2017  18:39

今年春节,61岁的蒋子安在武汉度过。这是他投身“火龙钢花”表演以来,在异乡度过的第32个春节。

除夕也不能陪在家人身边,心里总有愧疚。”蒋子安6日受访时说,“给观众带来欢乐,把‘非遗’传扬开来是一种责任。

蒋子安来自重庆铜梁。起源于铜梁的“火龙钢花”,有着近千年历史,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首”。

2月4日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龙钢花”亮相武汉欢乐谷,上演“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的奇观。马芙蓉 摄

今年春节期间,“火龙钢花”走进江城武汉,上演“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的奇观。表演团队共有18人。舞龙者10人,大多是20多岁的小伙;打钢花者8人,年龄多在50岁左右。如若不下雨,表演每晚两场,从除夕持续至农历正月十五。蒋子安在团队中年龄最大,负责打钢花。

记者在表演现场看到,夜幕下,蒋子安等人把掺杂着1500摄氏度铁水和特制干花的液体拍打至高空,瞬间铁水绽放成颗颗“流星”。舞龙队手持火龙闪转腾挪,寒冬中赤膊与钢花零距离接触,场面蔚为壮观。

蒋子安从20多岁开始“玩龙”。随着年岁渐长体力不济,他在40多岁时转战后方“打钢花”。多年来,他淡季种地,旺季随表演队“出征”,至今已跑过大半个中国。“每年春节是表演旺季,基本上都在外面过。”蒋子安说。

资料图 “火龙钢花”源自重庆铜梁,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马芙蓉 摄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龙钢花’需走出‘深闺’让大家认知和传承。”舞龙队队长、25岁的赵自强说。他从16岁开始舞龙,已有6年未在家过春节,他笑称属于“春节里的不归族”。赵自强表示,一年中表演淡季多过旺季,他坚持下来的理由,一是喜欢,二是希望让更多人认识“火龙钢花”。

10人组成的舞龙队里,有9人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都是铜梁人,来自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铜梁的学校多组建有舞龙队,可以说人人会舞龙,但是进入大学后,身边同学对‘火龙钢花’的认知度不那么高。”21岁的大学生汪棋说。

作为家中独子,汪棋已连续3年未能陪在爸妈身边过年。“知道我出来表演,爸妈很支持。”汪棋说,“我每天会打个电话回去,弥补对爸妈的愧疚”。

武汉市民赵中银带着老伴儿和6岁的孙女观看完表演后,连声赞叹。“活了67岁,第一次亲眼见到‘火龙钢花’。”赵中银说,给表演者点赞。

来自湖北鄂州的许诺在看完表演后认为,“春节万家团聚时,国家级非遗走上各地舞台让更多人熟知,是促进非遗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