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全心爱护寄养孩子——吴桂莲

16.06.2015  13:25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冬妹 通讯员陈麓羽报道) 2015年5月底的一天,记者一行敲开新疆昌吉市延北街道园丁社区居民吴桂莲的家门,一位朴素的中年妇女打开门,整洁的屋子里一台老式电视播放着音乐节目,轮椅上的胜胜歪着身子趴着,睡在沙发上的丽丽手脚蜷成一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宁宁大声叫着妈妈,而状况最差的发发因为生病去住院了。午后的阳光斜照着这个温暖的小家,如吴桂莲这个寄养“妈妈”的爱,温暖而持久。

    吴桂莲2015年47岁,陕西农民,没有上过一天学。2003年,她和丈夫带着3个女儿来昌吉投奔哥哥,丈夫四处打工,手部有残疾的吴桂莲几经波折,终于争取到环卫工人的工作。当年9月,昌吉市儿童福利院把1名患有脑瘫的弃婴委托给吴桂莲的嫂子照顾,小家伙日夜不停啼哭,当时侄子正要高考,把婴儿交给别家寄养,送了几家都不成。哥哥便与吴桂莲商量,由她照顾一段时间。

    孩子刚来时只有几个月大,很瘦弱,放下哭、抱起来也哭,因为皮肤病身上像长了鱼鳞一样。吴桂莲精心喂养孩子,哭时背上搓一搓;给孩子泡热水澡,擦干后用红霉素软膏一遍遍按摩,慢慢地孩子的皮肤逐渐好起来、变得光滑了,也胖了一些。这个孩子被吴桂莲带了6年多,最终没能抗过病魔离世。

    第二个孩子是孤儿院院长委托吴桂莲寄养的,“刚生下不久,还拉的黑胶屎。”吴桂莲说,孩子因为有严重的唇腭裂被抛弃。带到半岁多,吴桂莲带孩子到乌市做了免费唇裂修补手术,一年后又做了腭裂修补手术,近两岁时,这个孩子被别家收养离开了吴桂莲。

    病患孩子很难照顾,很少有家庭愿意接手,心地善良的吴桂莲往往会接手。十余年间,吴桂莲带了12个孩子,这些孩子身世不明,只能依稀从外貌辨别民族特征,但不论对哪一个民族的孩子,吴桂莲都全心爱护。

    这些孩子多是重度脑瘫或者身体有病,需要更多的关爱。每天早晨六点半,吴桂莲按时起床,先做早饭,给孩子们准备牛奶、鸡蛋;中午要吃蔬菜,每天要保证有水果,防止孩子便秘。发发只能吃流食,每天要吃4顿饭,吴妈妈自己炒香喷喷的油茶,把鸡蛋羹炖得嫩嫩的,一口一口喂给他。目前,在家里的4个孩子只有宁宁能自己吃,其他都是吴妈妈抱在怀里喂,喂一个要半个多小时,每顿饭折腾近两个小时,吴桂莲的手都累僵了,常常一身大汗。

    饭后,吴桂莲会换洗孩子的尿布和衣物,她说只有每天换洗,才能保持洁净。剩下的时间,吴桂莲会认真给孩子们做康复按摩,这是她特意学会的。每个孩子的胳膊、腿都要反复按摩、拉伸,把蜷成一团的手指、脚趾抚平,僵硬的肌肉揉得柔软,“要不就抽到一块了!

    坐在轮椅里的胜胜是2005年8月被送来的,几个月大的孩子包着民族纹饰的被单,大眼睛、长睫毛。在4个孩子里他和妈妈最亲,跟妈妈睡一个被窝。去年冬天胜胜感冒了,妈妈抱他去卫生服务站打针,他不愿意在床上躺着,吴桂莲就一直抱着他打完针。

    2012年,吴桂莲的丈夫因肝癌去世,家里欠了很多账,眼看三个女儿就要辍学。许多亲友劝吴桂莲把寄养的孩子退回福利院,挣钱给女儿交学费。她说:“没养的没感情,养过的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怕要饭吃也一块要!

    园丁社区领导得知此事向上级反映,常常送来米面油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很多企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关怀、好心人的帮助,就没有我们这个家的今天!”吴桂莲反复念叨。她家有一个笔记本,写满各方爱心人士的捐助,最早的一笔是2012年3月8日贾氏饭馆的500元,大到捐给大女儿的3000元学费,小到一些食品,吴桂莲都嘱咐女儿一一记录清楚,“想让三个女儿长大后知道哪些人帮了我们,回报社会。

    十几年一晃而过,为了照顾孩子,吴桂莲连一周一次的买菜都是小跑着去的,十几年她离家最久、最远的日子就是2015年5月上旬,她参加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住了两天宾馆。她说:“正是由于昌吉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关爱,才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