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日本重启核电站,伤疤没好就忘了疼!

17.08.2015  11:16

  新疆亚欧网讯          海啸铺天而来,房子在地震中颤抖,周边燃烧着熊熊大火,此等情景足以让人惊惧不已。就在这个时候,如果告诉你,你身边的核电站泄漏了,将是什么样的心情?绝望这个词,只怕也是苍白无力。

  这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的真实写照,由于严重的地震和海啸,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福岛核电站周边城镇至今仍形同“鬼城”。

  东京电力公司2011年4月10日提供的照片显示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 新华社/路透

  福岛事故之后,日本关停了其余核反应堆。然而仅仅坚持了1年零11个月的“零核电”状态,如今又要重启。伤疤还没好,却又忘了疼。这一次重启的是位于鹿儿岛县萨摩川内市的川内核电站1号机组,但观察日本安倍政府的诱导性政策——向重启核电站的地方政府提供雄厚的财政资金,而对停运核电站所在地政府减少拨款,可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核电站重启运行。

  利用核能发电无可厚非,但在仅仅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却安置了54座核反应堆,密密麻麻地绕着日本国土排列一圈。日本又是地质活动活跃的地区,拥有如此之多的核反应堆,不啻在国民身边埋下了50多颗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引爆。人们不禁要问,建设如此之多的核电反应堆,日本政府疯了吗?当地的民众疯了吗?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和唯一的核武器受害国,日本没有资格进行核能的研究与开发。然而就在1954年,美国出台新《原子能法》,使两国间核技术转让及核物质转移等制度合法化,日本政府利用这一契机,开启了日本核能开发的关键步伐。此后,日本国内掀起了核能开发的热潮,发展核电不仅成为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核电站建设的主体也转向民营,民营企业的逐利性使日本的核反应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雨后春笋一般散开了花。

  作为尝过原子弹苦楚的日本民众,对核有着更痛的领悟。对于政府及一些企业恣意妄为,当地民众难道不反对吗?

  日本的核电站多选址在偏远的贫困县,以如今拥有15座核电站的福井县为例,自古交通便十分不便利,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一直戴着“贫困县”的帽子。日本的核电企业就通过一系列的“诱致活动”(带有经济补偿的诱导性活动),以建设补偿金为手段让当地民众出让土地,通过向地方政府提供高额补偿金和电费优惠,诱使地方政府同意核电站的建设。一旦地方财政对补偿金产生了依赖,只得批准更多核电项目充实财政。此外,还有一些教育科研机构、公共团体和媒体在当地组成原子能恳谈会,向当地民众灌输核能开发和利用的知识,打破民众的心理戒备。纵使当地有反对的声音,核电站的建设却是欲罢不能。

  在日本,核电站的过度建设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发生的核安全事故引起日本民众的惊觉与反思,特别是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对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如此大力发展核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图为集会现场。

  此次川内核电站重启就引得日本民众忧心忡忡,诸多日本民众10日早晨开始就在川内核电站前举行集会,抗议重启核电。曾直面福岛救灾的日本前首相菅直人也向媒体表示:“将重启完全交由九州电力和当地政府来决定是安倍政府放弃责任。如果明天重启,将在国会彻底追究责任。

  反观日本重启核电站,虽有着降低能源成本的利益驱使,却是极不负责的行为,封存4年的核反应堆再度运行会不会出现故障?一旦发生灾难,萨摩川内市的居民能否全部疏散?重蹈福岛的悲剧,是日本民众不能承受的,不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回事的安倍政府也必将民心尽失。(文/雷曼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