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带动巩留县农家乐牧家乐生意红火
9月14日,在居努斯·阿布列哈提的“拉克农家乐”内,他和妻子正在精心烹调“拉克”羊肉,为客人准备美味大餐。
“拉克”是哈萨克族对生长在草原上,6个月以上、1岁以下山羊羔的一种称谓。夏季,“拉克”进入深山老林,攀爬悬崖峭壁,吃各种草药;春、秋两季,“拉克”在草原上食用独有的久山草。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拉克”到草场上吃蒿草、野葱、野西瓜、野芹菜等,此时煮食“拉克”,肉质鲜美,肉汤里有淡淡的草药味,是非常好的滋补食品。
居努斯告诉记者,一只“拉克”去杂后净肉在10公斤左右,售价在500到600元,买家可以带回家烹饪,也可以在农家乐内加工食用。如今,随着巩留县“拉克”羊肉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到9月,来这里吃“拉克”羊肉的食客络绎不绝,当地的农家乐内每天都食客盈门,让经营农家乐的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满。
近年来,巩留县结合自身旅游优势,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牧家乐迅速发展,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当地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牧民发展特色、优质、上档次的农、牧家乐,逐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旅游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而且还促进了当地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拉克”养殖户从过去的20余户发展到目前的200余户,养殖规模也由最初的1万余只发展到现在的2万余只。
毗邻库尔德宁景区的巩留县库尔德宁镇,抓住旅游业机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和就餐环境,积极打造星级农、牧家乐,鼓励农牧民参与民族手工纪念品及马林、黑加仑等特色食品的加工和销售等,全力推进旅游名镇建设。
库尔德宁镇阿勒玛勒村村民杨龙海去年在自家4亩地的庭院内,投入10多万元建了200平方米的接待庄园,将家里空置的房子腾出来,开办家庭旅馆,走庭院旅游致富路子。靠诚信经营,一年下来,杨龙海的家庭旅馆、农家乐纯收入10万多元。
为规范经营,提高当地农家乐、牧家乐经营档次,巩留县将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紧密结合,以当地的特色民族风情为基础,坚持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文化底蕴相结合,打造一批有品质、上档次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并分别予以奖补。
巩留县旅游局还对全县农家乐、牧家乐进行星级评定,对评为自治区三星级的农家乐奖励1万元,四星级奖励2万元,五星级奖励3万元,验收达标给予一次性奖励。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200余家,星级农家乐31家,有力地推动了巩留县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