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60年丨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02.10.2015  00:48

    2010年春天,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先后召开。随即,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在天山南北全面展开,并创下共和国历史上多个之最:支援地域最广、涉及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

  中央关心,国家部委全力,19省市扛鼎,2万多名援疆干部和技术人才西出阳关……历时五年多至今,新一轮援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用心用情用智为新疆发展“添油”,为新疆稳定助力。

  如今,不论是环绕塔里木盆地,还是穿行准噶尔盆地,大地风貌的变化清晰可见:红蓝彩钢覆顶的新村掩映在绿树丛中,高速公路在红柳梭梭间不断延伸,“最美”学校里书声琅琅……不见了红柳芭子房,不见了地窝子,也少了库尔班大叔当年的“驴行”慢走。

  新疆,如同祖国母亲怀抱里的孩子一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与全国各地奋力同行。新一轮援疆,正是这一倾情倾力的国家行动,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了西域,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同胞叩开幸福大门。

  举全国之力 共创新疆发展之最

  回顾五年来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领导一次次强调,这是新疆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最大、民生受益最多的时期。

  从帕米尔高原到准噶尔盆地,从塔里木河畔到天山脚下,一批批产业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一处处工业园区建成使用……五年多来,举全国之力的新一轮对口援疆成果显著,支援地、受援方共同绘就的天山美好蓝图正徐徐铺展开来。

  9月底,浙江洁丽雅集团在新疆生产的第一条毛巾在阿克苏市郊的戈壁滩下线。由浙江省牵线搭桥引进的洁丽雅集团计划首期投资25亿元,在阿克苏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中高档毛巾、30万锭毛巾特种用纱等生产线,整个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实现年利税3亿至5亿元。

  不仅是南疆,在天山南北的各个地区,援疆建设正稳步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的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19个对口援疆省市共实施援疆项目4139个,拨付援助资金470亿元,占到“十二五”援疆规划总量的83.3%;累计完工项目3700个,完工率达87%。

  一批重大援疆项目的投产,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财政增收和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发改委介绍,截至2014年底,对口援疆通过招商引资共吸纳产业项目5440个,投资6489.4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28.6%。在各援疆部门、省市的帮助下,湖北宜化、徐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新疆,大众汽车、三一重工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前所未有的援建力度,有效促进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除了随处可见的园区和企业,以及奔波行走的援疆干部,统计数据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新一轮援疆以来西域大地被激发的活力:

  五年(2009年至2014年)间,新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由4277亿元提高到9273亿元,年均增长11. 1 %,增速在全国位次由第30位跃升至第4位;

  公共财政预收入由388亿元提高到1282亿元,增速由全国第31位上升到第8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827亿元增加到9744亿元,五年累计投资额是2000年至2009年十年总和的2.3倍;

  ……

  倾手足之情 造福边陲各族同胞

  广州、惠州距离新疆千山万水,在当地企业打工的维吾尔、柯尔克孜员工虽然想家,但却并不急于返回塔里木盆地。因为每月稳定的三四千元收入,改变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运,更是全家人的生活。

  他们得益于援疆行动。五年间,在就业、就医、就学等领域,援疆省市使出了浑身解数。

  新一轮援疆建设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被放在首位。2010年以来,新疆和各对口省市将95%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县市以下基层,将74%的援疆资金安排用于民生建设,建成了定居兴牧、就业、教育、卫生等一大批民生工程,老百姓得到了“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教育是百年大计、长治之业。除了硬件投入,一些援疆省市还借助自身优势资源,建立援疆长效机制:北京确定21所重点中小学与和田中小学签订“手拉手”结对帮扶协议;浙江专门设立“传帮带工作室”,通过“拜师”等形式培养受援地教育人才。

  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央要求援疆工作突出重点,千方百计把就业搞上去。18岁的热依罕古丽·克热穆是疏附县兰干镇人,2014年11月她和许多同乡一起,被选拔到位于广东从化市的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制造部工作,月薪可以达到3300元。

  除了坚持劳务输出,广东援疆还积极引进一些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前往喀什布局产业,大幅增加受援地就业机会。思科电子是广东一家主营电子电器元配件的民营企业,自2014年6月起,这家公司一年间在喀什地区的4个县市设立了4家工厂,吸纳就业近2000人。思科电子董事长苏绍禧告诉记者,“如果推进顺利,2016年底可带动就业1万至2万人。

  “援疆工作要急新疆之急,急中央之所急!”二度援疆、担任广东援疆指挥部总指挥的方利旭到了喀什之后,为自己和广东援疆干部设立了新目标。

  这是对援疆工作的深入研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复杂形势下,新一轮援疆工作必须直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求。

  因此,各援疆部门、省市在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立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抓产业、促就业和双语教育等领域积极探索,主动破解新疆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难题,为新时期援疆工作“闯道探路”。

  聚八方之智 滋养创业发展精气神

  2010年以来,2万多名援疆干部以及技术人才背上行囊,西出阳关。他们不畏辛苦,用汗水和付出来换取边疆各族同胞的幸福,当中的许多人还与受援地群众结下了手足亲情。

  今年中秋节,湖北省鄂州市市委书记李兵的儿子潘昊不远千里,自费从武汉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畜牧公司看望自己的弟弟、哈萨克族牧民木拉提汗。这是继自己的父亲李兵与八十四团畜牧公司牧民阿以横一家结为亲戚后,双方的孩子更进一步结为互帮互助对子。

  这是鄂州市委开启的“父亲与父亲结对子、儿子与儿子成亲戚”的父子二代结对援疆的新模式。

  在新疆北部的塔城区,由172名辽宁援疆干部组成的8支住村工作队,也相继进入少数民族村庄。没有人提要求,没有人下指令,辽宁援疆干部何以自愿当起住村干部?

  在辽宁援疆指挥部总指挥王延东看来,援疆干部住村不仅是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创新活动,更是“交心为上”的重要举措。

  随着援疆不断深入,不少受援地群众眼界开阔了,思路被打开了,创新创业的激情也被激发了出来。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市,浙江杭州前方指挥部建起了“淘宝村”,让朴实的农民通过互联网与内地和世界对接,销售特产的林果。担任指挥长的楼建忠坦言,在南疆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农民“卖难”,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内地与新疆的交流,让各族居民感受现代化生产方式对生产、生活的推动作用。

  2015年4月,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一家援疆企业——中兴手套有限公司制作的10万双手套发往加拿大。公司董事长陈建华介绍,企业采取“总厂+卫星工厂+农户”(在县城设立总部,在乡村和社区建立“卫星工厂”)的创新生产模式,将工厂建在农民家门口,调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积极性。“卫星工厂”还逐步探索引进市场机制,引导和帮助有能力、有魄力的少数民族骨干精英独立经营工厂,实现“厂长”“老板”的创业梦。

  在新一轮援疆的大潮中,每个援疆干部付出了心血,承担了重任,而这一切,又变现为新疆的大发展大跨越,以及与全国各地同步圆梦的坚实基础。(新华社记者 何军、丁建刚、贺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