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举办可移动文物普查展
天山网讯(通讯员甘伟报道)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细数家珍,共享宝藏”——全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展览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行,以文物述说历史文化,让市民共享普查成果。
此次展览以全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主线,分为“国宝大调查“和“成果共分享“两大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普查工作者的镜头和感触,重点宣传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展的情况,带着观众了解普查流程,体味普查的艰辛与不易,领略普查的丰硕成果。通过重点展示新疆各地州、直属文博单位馆藏文物,以文物述说历史文化,展示新疆文物的地域特性和文博工作者多年的研究积累,让社会公众在走近文化遗产、感受文化遗产独特魅力、共享普查成果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凝聚民族力量,激发爱国热情。
三年来,为确保每件文物都能获得“身份证”,全区文博工作者按照中央、自治区统一部署,通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国有收藏单位调查、文物认定及文物信息数据登录等各项普查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疆共完成25余万件文物信息登录工作,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已基本建立,正逐步实现全区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这不仅仅是全疆近2000名各民族普查工作人员提交的一份“成绩单”,更是新疆文博工作者六十年来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的成果的汇聚和凝结。
乌鲁木齐市按照国家、自治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要求,先后完成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文物认定和数据登录等工作。在工作开展中,乌鲁木齐市重视普查成果转化,通过开展普查培训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乌鲁木齐市文化遗产摄影大赛及获奖作品展、制作普查宣传片在BRT等公共媒体上滚动播放等方法举措,突出宣传特色,大力宣传普查阶段性成果,营造普查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