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走近高考模拟试卷出题团队

30.01.2015  12:06

    1月28日,乌鲁木齐市2万余名高三学生完成高考第一次诊断性测验,俗称“一模”。在高考前,高三学生会经历三次模拟考试。模拟试卷出自市教研中心各学科教研员,以及有资深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之手。专家们常会说:“如果你用好模拟试卷,高考试卷就不难了。”这是怎样的一份试卷呢?它是如何出的?记者走近首府高考模拟试卷出题团队,揭秘一份高考模拟试卷背后的故事。

1月28日,在市第80中学,一名高三学生正在参加一模考试。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 陈星宇摄影报道)本应是寒假模式,1月28日一早,新疆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数学教研员赵爱华就来到办公室。

    听说记者要揭秘高考模拟试卷背后的故事,赵爱华说,每份试卷都蕴含着老师们的集体智慧,这是一份尽可能贴近高考的试卷,正因为叫“诊断性测验”,就是要从一份试卷中看出学生的薄弱处,试卷就是医生,检查问题所在,让学生和老师在后期复习中“对症下药”。

    赵爱华介绍,数学组命题成员阵容最豪华,包括5名老师,其中3名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还有两人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还有获得全国名师大赛一等奖的老师,每道题老师们要来回讨论8次,每次6小时以上。

    一份高考试卷的含金量,不能以一道题考什么来定,而是这道题还能考到什么。就拿数学试卷来说,一份卷子,有26个题目,分三部分考查。第一是学生应该会的,只是表述要更严谨些。第二部分是学生掌握不到位的,以及主流知识旁边支流部分。第三部分是近几年没有考过的,但考试说明又出现过的。知识主干要考,也不回避细枝末节。而这些,就被称为试卷中的难点。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市教研中心组织命题专家为考生出高考模拟试卷,目前,全疆90%以上高中学校都在用乌鲁木齐地区的模拟试卷。这份试卷得到热捧,就是因为它贴近高考。

    物理教研员张万军是物理学科出题团队成员之一,在教学一线当了24年老师,到市教研中心专门做教研工作8年。他说,出好一套试题,最起码要研究全国14套当年的综合试卷,再将各省模考试卷、题型读透,《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必须熟记在心,历年高考真题必须完全消化掉。

    教研中心成员一年要在首府听100多节高三年级的物理课,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老师教学现状,发现的问题融到试卷中考查。

    “而高考命题组,就是跟我们捉迷藏的一群人,他们知道学生们普遍弱点是什么,‘挖坑’让娃娃们跳,我们反过来知道‘坑’在哪,怎么去应对。”张万军说。

    “每年只有三次模考机会,怎样才能保证知识点全覆盖呢?”面对记者这一问题,语文教研员岳学贤说,一份试卷其实就是命题者和学生的对话,学生要审出命题者的意图,得知意图再作答。“比如有的题目因为前两年都不考,一线老师会判断今年肯定也不会考,就此放弃这部分的复习,我们就要在模考试卷中出这类题,引导学生和老师都重视,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面对高考试题”。

    2008年,数学模考试卷的两个排列组合题就直接出现在了当年高考题目中。面对如此神奇的押题,赵爱华笑着说,其实不是我们押中了高考题,而是我们的题目出得好,被国家教育考试中心选中。

    “我们这不叫出题,这是憋题。”赵爱华打趣说,有时候题想不出来,在梦里忽然有了灵感,就会赶紧起来打开电脑把做不出来的部分填满。

    市教研中心每门学科模考试卷都要坚持同一原则——原创。没有任何一道题可以在某套试卷中找到。岳学贤很有底气地说:“就算让学生带着百度进考场,都查不到试卷中的原题。

    □延伸

    模拟试卷里的“门道

    做试卷答案重要,还是过程更重要?

    记者随机采访了兵团二中、市80中、八一中学的部分高三学生,所有学生都表示,一般看完错题,对完答案,模拟试卷就会被丢掉,几乎不再拿出来重新温习。而对于试题背后的知识,更是“不会在乎”。

    赵爱华说,老师要带着学生发现问题,再看题目背后的考查点,比如:这道题往前走能走多远?往左右拓展又能延伸出哪些知识?以一道题作为出发点,带出各种考查内容,这时,这道题就不仅仅只是一道题,而是很大的一个面。

    “目前,更多的老师抱着‘以量取胜’的复习态度,做不同省份的试卷,其实只要认真对待我们的一套试卷,收获会大得多。”赵爱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