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60年·新疆记忆:睡过大通铺 难忘钢丝床
家园60年·新疆记忆
睡过大通铺 难忘钢丝床
三四十个人挤一起,1毛钱住宿费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50多年前,新疆的旅店里,没有开水,没有被褥,男男女女和衣躺在一张十几米长的大通铺上,至于四星、五星之类的酒店行业用语,不属于他们的记忆。
今年78岁的宋建中,现任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高级顾问。曾去海南看椰子树,也曾到访过欧洲的街边小店,他记不得,在此期间住过多少次旅店、酒店,但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住旅店是在57年前的一个夏天。
图为已拆除的龙泉饭店。以前龙泉饭店是平房,直到1985年盖起了5层楼。上世纪80年代初,在乌鲁木齐,龙泉饭店是与新疆饭店、人民饭店、群众饭店齐名的四大国营饭店之一,其普通房间都是4张以上的钢丝床。图/资料图片
没有被褥的小旅店
1958年,宋建中只有21岁。刚走出校门的他拎着行李到阿图什附近的一个地质队报到。在单位里没满半月,又被派到了阿克陶县附近勘探当地矿产资源。要出差上路了,一匹马是他惟一可选的交通工具,马背上的大号马褡子,装着一些笔和笔记本,因为他有写日记的习惯,还有他的一床被褥。
“那是有出差经验的同事叫我准备的,他们说,这是住宿必备的行头。”宋建中说。
三四十公里的行程过后,天开始擦黑,他和同事们在一排土块搭成的平房前,勒马停步。跟随同事推开房门,才发现这是个旅店,惟一的设备是一张大通铺和一盏油灯,铺上已住了几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没有人会顾得上挑剔住宿条件,大家都忙着给旅店工作人员打开随身介绍信。
信是单位统一开具,信里写明出差人身份,以及出差事由,出差目的地,没有这封介绍信,这样的大通铺都住不成。等到旅店工作人员一一看过介绍信后,大家才忙不迭地把随身携带的行李往大通铺上一铺,各占一席之地。
鼾声、梦话、磨牙声……夹杂着汗酸味,一起弥漫在这张大通铺上。
在接下来的半年出差生活中,他发现,这样的住宿条件还是幸运的,因为很多时候,路上找不到旅店,老乡家的院子里,闲置的空房子里,都是他们的住宿场所。
有张钢丝床就是开“洋荤”
宋建中口中那需要自带行李的大通铺旅店,丁秉权也住过。今年86岁的丁秉权是原喀什行署财政处退休干部。
上世纪50年代,丁秉权只有30多岁,在喀什地区的一家农资公司做财务工作,出差也是家常便饭,行程住宿只能随遇而安。时间长了,他甚至认为,旅店就是这样子,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50年代,丁秉权只有30多岁,在喀什地区的一家农资公司做财务工作,出差也是家常便饭,行程住宿只能随遇而安。时间长了,他甚至认为,旅店就是这样子,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候,出差住旅店,可以看到钢丝床了。”他记得第一次看到钢丝床时就感叹再不用睡大通铺了,“这可开了洋荤”。
晚上,躺在软软的钢丝床上,幸福感倍增。随后,旅店带给他的惊喜一串又一串,旅店里有了电视,有了暖气,甚至有了微笑的服务员,在你入住后,会拎来一暖瓶开水……伴随着这些细节一同变化的还有旅店的名字,醒目的招牌中有了酒店、宾馆、大饭店等字样。
住宿费从1毛到1000元
旅店的档次升级了,价格也在涨。“1958年,我住大通铺旅店,三四十个人睡一起,一晚上,一个人1毛钱,1963年,我住上了有床位的旅店,虽说床和床的缝隙不足半尺,但有床睡就算不错,即便一晚上的住宿费涨到3毛钱或4毛钱,也掏得心甘情愿。1972年,我从乌鲁木齐到独山子出差,住进了4人间,见到了白色被子,一晚上2元的住宿费花得值。”宋建中第一次和同事们住进4人间旅店时,有点兴奋得睡不着了。
睡不着的原因有二:一是没遇到过条件这么好的旅店,二是住宿费有点贵。在那个一碗豆浆只要两分钱的年代,花两块钱住一晚上旅店,可算是“天价”。
这样的天价很快被打破,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晚上十几元、几十元、上百元的住宿价格,出现在旅店的门市价招牌上。
其中,最奢侈的一次,要数2010年的一个夏天。当时,他出差到上海,在朋友的安排下,入住了每晚1000多元的酒店。房间里电视、电脑一应俱全,可这一夜,他却没有睡踏实。“在这样的客房里面,我想起过去几十年住过的旅店,还有旅店里的大通铺、钢丝床……”
住宿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关于旅店最初的记忆却是一代人难以忘却的生活片段。
记忆风貌
男女同住的尴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外住宿,条件差一点倒没什么关系,最尴尬的是,男女同住。”宋建中说。
那时候,大通铺不分男宾女宾,宋建中对此最初并不理解,“第一次住旅店,就看到有女住客也在房间,虽说都要和衣而眠,可依旧觉得别扭”。他能想到的惟一办法就是去找旅店的工作人员。
他小心地问对方,“你们这里有男女分开的房间吗?”不料,旅店的工作人员送给他两个字:多事。
宋建中说,在这样的住宿条件中,他练就了一套倒头就睡的“本事”。以至于现在外出,不论是靠着石头,还是躺在木条凳上,都可以随时入睡。
1956年,乌鲁木齐有了一家公私合营的饭店,名为群众饭店,下设旅馆部、小吃部等。当年住过的老人记得,那时候,群众饭店有4人间,木头板床分列其中。
上世纪80年代,旅店开始增多,逐渐拉开档次。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各种旅馆、宾馆甚至是星级酒店开始大面积出现。如今,乌鲁木齐还出现了全智能酒店。客人用手机扫描酒店二维码,直接用指尖滑手机屏即可控制电视、窗帘、室内温度、可视门铃,还可预约清扫和设置请勿打扰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