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家:多民族文化已融入我的生命
说起新疆多民族文化,我觉得它们已经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生命里,没法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了。
我从小在乌鲁木齐市长大,小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没有民族的概念。记得我们家搬了好几次,但不管搬到哪里,大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好像是个大家庭,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民族都有。后来,我进入幼儿园、中小学都是接受汉语教育,同学们从来没有用民族来区分我,都像亲人一样相处得非常融洽和愉快。
一直到现在,我从事了40多年新疆文物考古工作,通过无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没有一样不是东西方文明不断交流交融的产物!很早以前,随着人类的不断迁移,通过古丝绸之路,西方文化通过接纳、吸引,融入中原文化当中。而中原文化也通过古丝绸之路,慢慢接纳、吸收西方文化,走到中亚、西亚地区。这样的接纳、交融在古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前,甚至在更早的史前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我们的生命和精神紧紧连在一起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小河墓地的发掘考古和研究。可以看出,早在4000年以前,生活在罗布泊地区的小河人的人种、农作物、饮食等方面,都是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结果,甚至他们吃奶酪、饼子的饮食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看一看古代,想一想今天,我认为多民族文化融合在新疆古代就有了。
我是1972年开始从事新疆文物考古工作的,40多年来,我参加了30多次的新疆及国内外考古发掘和调查,参与了新疆尼雅、楼兰、小河墓地以及克里雅河流域等重大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成果。应该说,我是中外学者中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次数较多的人之一,也是新疆唯一的维吾尔族石器时代考古专家。在野外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多民族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记得2005年1月,持续了4年的小河墓地考古发掘工作快结束时,我带领部分考古队员从罗布泊地区出来,去库尔勒市购买文物包装材料。那天,买好材料,我们刚刚重新走进罗布泊地区10公里时,突然遇到了沙尘暴。顿时,沙尘漫天狂舞,眼前什么都看不见。天快黑了,我们担心迷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朝前走。我顶着狂沙,独自行走在最前面探路,沙漠车在我的指挥下,沿着沙梁忽上忽下,艰难地前行。
手机没有信号,沙漠营地的考古队员们都在焦急地等待。我们顶着沙尘暴,艰难地走啊走啊,七八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营地。当营地队员看到满脸沙子、疲惫不堪的我们,那一刻,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激动得哭了。
面对生死危险,我们20多名汉族、维吾尔族考古队员,就是一家人,是亲人,我们的生命和精神已经紧紧连在了一起,没有什么能将我们彼此分开。
后来,小河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应该说,这个奖不仅是一个考古大奖,更加体现出了新疆各民族考古工作者在野外生死相依、团结互助、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意义非同一般,让我一辈子难忘。
实际上,我每年至少3至4次带队进入罗布泊地区或塔克拉玛干沙漠做考古调查,类似这样的事,经常遇到。时间长了,我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最真诚和朴实的情感是生命的相互依恋、关怀和帮助,这样的情感完全超越了民族。
我们有着朴实、自然而真挚的情感
在野外考察,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晚上不住帐篷,睡在火堆旁,吃的东西很简单:馕和水。每天早上,我第一个起来,把行李装好,在大家陆续起来开始向骆驼身上绑物资时,我已经提前走在沙漠里,给大家探路去了。晚上,大家劳累了一天,围着火堆,沟通、记录并确定第二天的行程和工作。如果有外国人一起考察,吃饭时,我要求大家请外宾先吃,之后是驮工,其次是工作人员,我最后吃。
每天,我起得最早,吃得、睡得最晚。白天,我极少坐车,大部分时候都是凭双脚在沙漠里行走,四周看地形,给大家探路。因为地形熟悉,除了我,其他人不准单独行动。也许是野外生存经验丰富,也许是我年龄最大比别人吃的苦多,大家比较信服我。所以,这些年来,每次与我一同去野外考察的各民族同事,大家从来都不分你我,互相照顾,自觉地干活,甚至有时争着干,每次都能顺利地完成工作。
数次的考古成果,不断地印证着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
这样的感情,同样经常发生在我的生活当中。这些年,很多喜欢户外探险旅游的朋友,经常找到我,请我带领他们走进沙漠。每次,我都会给他们讲述小河墓地等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和考古发掘经历,讲当地民族风俗,并与他们一起给当地贫困村民送衣服和食物,做一些公益事情。一路上,我和他们不仅是户外旅游爱好者,还是文物义务保护员、宣传员,让户外探险旅游的内容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他们当中,各行各业的都有,什么民族都有,甚至有不少内地的朋友。一旦我们同行沙漠一次,便有了一种生死相依的感觉,终生难忘。通过这些活动,我和很多人成为好朋友。虽说,大家都不在一个单位,但都有着不一样的感情,逢年过节,彼此都会送上真诚的问候。
每年春节,我都会和汉族朋友们一起过。特别是今年大年三十,我和一些汉族朋友们一起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小河墓地。沙漠中,那种简单、新奇的生活,让我有了朴实、自然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早已忘了民族之分,友谊变得更加深厚而纯朴。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自己是最幸福和快乐的。
(作者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