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报: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让我区果品提质增效

22.06.2016  14:18

自2012年以来,我们供销社下属企业英吉沙县果品蔬菜有限公司引进了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研发的6QHX-3型杏切分去核生产线,现在每年可以加工杏肉100吨,比人工加工增加了80吨。目前按市场价每公斤杏肉35元计算,可增加收入280万元。”5月30日,英吉沙县供销社党组书记刘亚宏对记者说。
       英吉沙县果品蔬菜有限公司杏肉加工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得益于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新疆特色林果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成果。
        2000年以后,新疆果树面积每年以百万亩的速度递增。截至2015年,新疆林果栽培面积达到2200万亩,总产量约850万吨以上。随着我区对特色林果产业支撑力度和投入的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和改善,但加工的产品结构单一,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致使特色果品的机械化收获、加工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实施了“新疆特色林果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经过5年研究,该项目于近日通过了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相关专家的验收。
       据该项目课题负责人、新疆农科院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学农介绍,该项目主要围绕我区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运用生物酶解技术、太阳能组合干燥技术、低温冷榨、非热加工等技术,解决新疆林果产品加工能力低,综合效益低的技术难题。并通过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提升传统干鲜果品的品质和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实现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期间,开展了杏干(杏脯)、枣干、葡萄干的升级改造;杏仁油和蛋白、核桃油和蛋白的联产技术研究与蛋白下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杏、石榴浓缩汁非热加工技术;杏皮渣、葡萄皮渣及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中试;杏、核桃收获机、核桃破壳机、杏分级切分关键装备组装集成与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幅提升了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竞争力及附加值。累计为企业、示范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1301人次。带动农户3.63万户,促进农民增收4714万元。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地州的部分县市推广运用。

作者:本报讯(记者 刁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