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协建设科技“智库” 助力创新发展

29.10.2014  18:15
  

  300余部科普微电影从风景、民俗、民生等多方面展现了多彩现代的新疆;科学沙龙、科学实验秀等200余场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数万名群众共赴“科普盛宴”;数十位科技界高层专家学者围绕防治新疆荒漠化这一主题,与媒体、公众深度交流……刚刚过去的9月,新疆首届科普微电影、动漫、舞台剧大赛圆满落幕,2014全国科普日新疆系列活动异彩纷呈,由专家学者带来的“科学面对面”活动闪耀智慧火花。这一切,为新疆的秋天涂上了一笔浓重的“科学色彩”,也恰好为自治区科协的主要工作写下最好的注脚:促进科技繁荣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自治区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七年,也是自治区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年。从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到推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再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自治区科协事业发展的每一个脚印,都深深镶嵌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中。

   聚才引智 打造决策咨询平台

  8月14日上午,2014年“天山南北院士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专题调研组一行28人来到克拉玛依,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等院士专家专程为克拉玛依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方面遇到的问题“把脉会诊”。

  克拉玛依市政府副秘书长郜瑞宏将该市在发展中的“短板”和困难向院士们和盘托出,“希望能得到各位院士专家的指导,帮助我们实现既定目标,使我们的转型之路走得更加畅快。”郜瑞宏言辞恳切。

  “克拉玛依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处于西部乃至全国的高地,而周边国家正处于低谷,对信息产业需求巨大,我们要把自身优势与别国需求结合在一起,要早调研、早规划、早合作、早出征。”郭华东直言。

  这只是自治区科协强化决策咨询、服务科学决策的一个缩影。

  7年来,“天山南北院士行”如同一条纽带,将两院院士与新疆发展紧紧相连。自治区科协先后组织600余名院士专家来疆进行专题调研,共开展项目研究21项,提交咨询建议报告32项,院士专家咨询建议122条。由院士专家提交的《关于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级能源战略基地的建议》、《关于在喀什、霍尔果斯建设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初步研究和建议》等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决策咨询建议和调研报告,被国务院、自治区采纳。

  新疆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新疆地下水地表水联合开发利用、新疆可食植物药用研究开发、新疆特色农业开发……一次次“院士行”无不瞄准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直指新疆发展关键。在一次次智慧的交锋与碰撞中,国家级“智囊”这一稀缺智力资源在新疆发挥出巨大能量,助推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为了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近年来,自治区科协还着力打造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目前,新疆已成立了由224名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专家库,建立完善了选题库、成果库。通过多种形式,向中国科协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决策咨询建议63篇,其中有12篇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16次批示,部分建议已经得到落实。去年11月,由新疆打造的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在全国26个试点单位中排名第三,进入国家级智库的第一方阵。

   夯实基础 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新奇的东西,尤其是能到穹幕影院看电影,真是太高兴了!”9月19日下午,且末县三年级学生阿迪力·达吾提兴奋地说。当日,“体验科学”--新疆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且末县启动。声光体验、电磁探秘、科学实验……这次展览,让最远只到过民丰的阿迪力大开眼界。

  新疆“流动科技馆”是一个以“体验科学”为主题,自主开发的流动展览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全疆各地、州、市、县进行巡回展出,并落户到这些地区进行长期展示。目前,新疆科技馆先后在南北疆30余个中小科技场馆、学校、社区进行巡展,行程7万多公里,累计接待观众300余万人次,不少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和青少年藉此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新疆这样一个较偏远、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尤为重要。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既是推进新疆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疆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基础。为了确保科普工作到人、有效、管用,新疆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博乐、石河子、克拉玛依、叶城、疏附等县市建成16个科技馆。大力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资助91个项目,让更多科普资源惠及各族群众。2013年,新疆以科普杂志“四进”(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清真寺)为切入口,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科普学校”。当年,自治区科协还启动了“科普挂图工程”,目前,已有200余套、200余万张由新疆自主开发的双语科普挂图进入全疆基层县乡,并跟随“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走入田间地头,成为农牧民“不见面的专家顾问”。

  七年来,自治区科协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主题,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科学面对面”网络直播活动等,将科学精神、科学理念渗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区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上万场次,数百万人次受到科普知识的熏陶;“科技之冬”活动延伸至全年;《科普大篷车》栏目实现全疆覆盖;“科学大讲堂”深受群众欢迎……新疆人的科学素质日益提升。

   改善民生 将更多科技资源引向基层

  身穿白大褂的实验员、整齐码放的一排排装有马铃薯脱毒苗的玻璃瓶……这是青河县脱毒马铃薯协会利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金建起的脱毒苗组织培养室。几年前,这里的马铃薯还全靠人种天收,如今,从马铃薯的选种、组培扩繁到防病、浇灌,这些新技术对当地马铃薯种植户来说都驾轻就熟。去年,脱毒马铃薯协会先后辐射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2.4万亩,会员人均收入6000元,高出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17%。

  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以科技惠民生是自治区科协的重要工作。7年来,新疆大力培育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把更多科技资源引向基层。

  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起自治区科协与财政厅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方式,表彰奖励在农村科普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2006年以来,自治区财政累计拨付奖补资金2176万元,表彰先进单位和科普带头人366个;争取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项目408个,奖补资金6480万元。一大批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纷纷涌现。项目带动基地,基地培养人才,人才辐射更多群众……在许多县市,由一个个项目引发的链式反应正在加速进行,同时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基层一线迅速聚集。

  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自治区科协还指导建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这些院士工作站在帮助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
新疆着力培养5G技术技能人才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范琼燕报道:29日,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