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新疆礼赞》播出
六十载沧桑巨变,六十载岁月如歌。从新疆和平解放到自治区成立,从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在援疆省市的大力帮助下,新疆与祖国共同经历风雨,共同创造辉煌。
晚会用九十分钟时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让各族群众重温新疆大地上流淌过的60年悠悠岁月。各族群众观看后反响热烈,在感谢中央的亲切关怀的同时,纷纷为大美新疆的异彩纷呈点赞。
就业,按需学技能
10月4日,阿依古丽·巴斯提和丈夫早早关了店门,带着孩子回到家中,打开电视机,等待收看晚会。
“我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有了工作,还能挣钱养家。你瞧瞧这变化不大吗·”阿依古丽说,去年,她凭着在社区培训班学习的手艺,和丈夫商量开了一家餐馆,现在每月的收入都在四五千元。
阿依古丽是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社区厨师培训班的毕业生。她说,大道理她不懂,可是要说这些年新疆的变化,她颇有感触。
“以前别说是挣钱养家了,就连出门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阿依古丽说,刚来乌鲁木齐的时候,丈夫四处打零工,她就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做些家务。由于没有收入,日子过得比较困难。
阿依古丽所在的平顶山社区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共有居民3685户,11460人,流动人口占到71.4%。其中,少数民族居民占35%。
去年,沙依巴克区根据重点社区的特点,做好居民服务和管理,根据需求,在社区开设了手工编花培训班、裁缝培训班、汉语培训班、厨师培训班。
阿依古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厨师培训班。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她就拿到了培训班颁发的技能培训毕业证书。阿依古丽说,现在自己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家里的日子慢慢富裕起来了,这让她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
当看到“春天绽放”这一篇章中,模特身着少数民族妇女绣品亮相时,阿依古丽说,除了感受到新疆快速发展外,更让她自豪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妇女都能像她一样赚钱养家了,她要给家乡的妇女就业点个赞。
平顶山社区工作委员会党支部书记白莉说,60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群众的厚爱,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而就业是改善生活的根本,加强对辖区妇女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为妇女就业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提高她们参与社会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坚定站在党和政府一边,共同建设美丽新疆。
医疗,看病有保障
“以前看病,要骑车走10多公里的山路,现在医院就在家门口,方便多了。”10月5日,达坂城区柴窝堡管委会白杨沟村牧民阿斯哈尔·阿合力汗说。
前一晚,他和家人一起收看了《新疆礼赞》,感受着天山南北各族儿女共同努力带来的新疆巨变。阿斯哈尔说,他要为家乡的医疗卫生服务改善点个赞。
柴窝堡地区距离市区有50多公里,以前该地区没有卫生院,农牧民看病到医院要走10公里的路。
“以前,离我们最近的医院是一家企业医院,看个头疼脑热还行,稍微严重的病就得往市区送。”阿斯哈尔说,现在不仅区上建起了人民医院,柴窝堡有了卫生院,村里还有了卫生室。
阿斯哈尔说,村民们都参加了新农合,到市里看病只有住院才可以报销60%费用,现在乡镇卫生院一般常见病就可以报销80%、村卫生室可以报销90%。
看病方便了,省钱了,家住高新区(新市区)名筑花都小区居民王香梅也有同样的感受。
王香梅告诉记者,她今年75岁,患有糖尿病,以前都是到大医院去看病拿药,自从家门口有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去大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的是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零加价销售。凭慢病本还能报销,自己承担不了多少钱。”王香梅说。
达坂城区卫生局局长李军说,自治区成立60年来,国家、自治区都在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咱新疆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越来越高,新农合、城镇医保等政策真正做到了暖人心,惠民生。
“下大力气解决看病难问题,就是在解决咱老百姓最牵肠挂肚的问题。相信咱新疆老百姓的健康会越来越有保障,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李军说。
交通,出行更便捷
“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歌曲《美丽新疆亚克西》,这首歌不仅包含了我们大美新疆的景色,听完后更是让我热血沸腾,深感自豪。”4日,在家中观看完《新疆礼赞》文艺演出后,张建平激动地在朋友圈中晒出了自己的心情。
今年71岁的张建平是一名退休教师,平时酷爱摄影,在他的眼中,乌鲁木齐一条条平坦的大道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
“这是克南高架通车首日,我步行走到五层高架上去拍的,这是今年阿勒泰路通车后,我为老伴和孙子拍的。”……张建平笑着说,别人拍照片是为了留念,而他却是为了记录乌鲁木齐的成长变化。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全疆上下形成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向着西部高速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中心的目标加速迈进。
几年间,从公路到铁路、从陆地到空中,乌鲁木齐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张建平回忆,解放前夕,乌鲁木齐整个市区面积才不到10平方公里,到处都是土路,出门只能坐毛驴车。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乌鲁木齐修建了第一座现代化的立交桥――人民路立交桥,如今道路越来越通畅,出行的方式也愈发多样。除了公交车、出租车、飞机外,还增加了BRT、高铁以及正在建设的地铁。
“BRT刚开通时,我还对BRT有些怀疑,现在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一块钱可以从城南坐到城北,去植物园看花、二宫体育馆练太极都方便多了,也更省钱了。”张建平说,如今,乌鲁木齐的交通越来越便利,让他觉得生活在这里很自豪,他要为首府的交通点个赞。
经济,致富有门路
说起新疆的变化,收看了《新疆礼赞》的米东区三道坝镇杜家庄村村民陈福荣说,从六年前村里的贫困户到如今的百万元户,他的致富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离不开新疆的发展建设,他要给家乡经济点个赞。
5日上午,陈福荣家的“农家乐”停满了小轿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太火爆了,都是来农村休闲观光,品尝农家饭的。”原来每天五桌客人,现在翻了一番,陈福荣两口子乐得合不拢嘴。
2008年,刚从部队复员的陈福荣家里的住房只有二十多平方米,年收入一万元。穷则思变,他承包了别人的土地,种植水稻,次年就有五万元的收入。
尝到甜头的陈福荣扩大种植规模,这两年,国家出台了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开办“农家乐”。
陈福荣依靠农牧局、科技局的专家,不仅种植了水稻、黑木耳,还利用稻田养起了螃蟹,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创业需要资金,今年,陈福荣还从信用社里贷了30万元扩大规模,发展种养殖。
种水稻、养螃蟹,“农家乐”里上班,每天在陈福荣的合作社里拿工资的村民就有二三十个。
近年来,新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政策体系,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
“经济发展快,政策这么好,剩下的就是大胆去干了!”陈福荣说,他还有一个计划,将“农家乐”升级成为一个休闲观光购物的基地,不仅给客人们提供农家饭,还利用养蟹的池塘,让客人垂钓,同时,客人们还可以购买地里种植的无公害的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