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畜牧业蓄势前行
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十二五”期间,新疆畜牧业从草原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从生产到经营、从体制到机制、从山区到平原、从牧区到农区均发生了深刻的蜕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畜牧业发展提速前行
“十二五”期间,我区畜牧业发展一直处于提速状态,良种率大幅度提高、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在这5年里,我区畜牧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牛羊活体优良种公畜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保障了良种为基础的繁育计划。截至2014年年底,我区牛羊活体优良种公畜生产能力达到了6万头(只)以上,牛冻精250多万剂的供种能力,牛冷配改良头数100多万头,羊的人工授精改良只数200多万只,多胎(多羔)母畜达50万只以上,我区牛、羊、猪禽的良种率分别达到65%、75%和92%以上。
5年里我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保持增长态势。现如今,我区共建成年出栏1000头以上肉牛养殖基地16个、年出栏5000只以上肉羊养殖基地32个、年出栏1万口以上生猪养殖基地30个,已获批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10个,自治区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2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备案6273个,增强了畜牧生产基地实力。
目前,我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已达到1708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463家,饲料加工企业已有286家,形成了年加工原料奶190万吨、年分割加工牛羊150万头(只)、生猪20万口,工业饲料年产量达140万吨以上的现代畜牧生产综合能力。
政策扶持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第一次、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从全区区情和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考虑,出台了一系列有效、利好的畜牧政策,为我区畜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011年,自治区投资1500万元启动《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区内羊肉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和羊产业发展受草地资源承载能力限制的矛盾。
2012年,启动《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发展多胎肉羊、农区和牧区肉羊养殖、肉羊杂交等生产。
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安排、羊肉牛肉产量任务、财政贴息补助及养殖风险保障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4年,“四良一规范”(良种、良舍、良料、良法和规范化防疫)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强化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5年来,新疆畜牧史上从未有过的政策红利使新疆养殖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品种改良到规模化养殖,肉羊肉牛产业加快发展,全区新增500万只肉羊综合生产能力,牛羊肉价格稳中趋降。奶业、猪禽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从猪肉调入省成为调出省,禽肉及禽蛋产量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
畜牧惠民持续发力
我区一直把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5年来,我区在各地实施了定居兴牧工程并取得一定成效,逐步改变了传统畜牧业中牧民在游牧途中不停奔波的生活状态。
自治区畜牧厅总畜牧师谢惠青介绍,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通过“分散定居、插花定居、村落式定居、异地搬迁定居”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牧民定居建设,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累计实现游牧民定居21.7万户,按照2008年年底全区27.56万户的游牧民户数静态测算,定居率达78.7%。
另外,2010年,国务院决定在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每年安排134亿元,对草原禁牧实行补助,对草畜平衡实行奖励,对牧区人工饲草料生产和牲畜品种改良等实行生产补贴。
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完成牧草良种补贴面积1963.072万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7.58万户,牧民户均政策性收入60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