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猴年春节文化味浓
2月9日,在新中剧院,演员正在表演秦腔《龙凤呈祥》。
新疆网讯(记者巩亮亮 刘盼 蒋晓摄影报道)从大年初二开始,新疆博物馆的讲解员张蕾就和12个同事上班了,为来看展览的观众提供讲解服务,当天,博物馆迎来1500多名观众,截至初七上班,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数不下万人。
在自治区博物馆,既有《找回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少数民族风情陈列》《西域的舞乐展》等社教类展览,也有颇具年味儿的手绘猴面具、手工制作元宵等互动类活动。
这不是张蕾第一次这样过年,自从她来到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有六个春节假期她都在馆里度过。
张蕾说,很多市民带着孩子不光是来看展览,还参加互动活动,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是今年比较大的变化。
春节假期,水磨沟区居民在家门口观赏了30场迎新春文化惠民演出。
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36场文化活动,涵盖了戏曲晚会、新春音乐会、网络春晚等,既有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各专业艺术院团奉献的专业演出,也有“四馆一站”与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优秀展览,还有群众自导自演的精彩大赛。绝大多数为免费展演,需买票的也都是从数十元至百元不等的惠民票价。
乌鲁木齐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各类演出从春节前就开始了,将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五。市图书馆主办的“从春联走进春天”有奖征集活动收到上千读者投稿,用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祈愿;市京剧团和市秦剧团的演出专场让戏迷票友过足了戏瘾;市艺术剧院的儿童剧演出,让孩子们在假期和新年中有了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此外,各大影院集中上映《美人鱼》《澳门风云3》等多部热门影片,前来观影的市民在自助售票机和售票柜台前排起长龙。
放眼全疆,最为醒目的是各地同步开展的“第三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展”,活动以“新梦想·新传承”为主题,从小年开始一直持续到诺茹孜节,各地州通过组织春节(新年)习俗网络展播、传统手工技艺展等不同形式的民俗活动,让新年更有年味,同时激发、调动民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全疆各地居民还欣赏到了家门口的春晚,今年基本上每个县市都自办了春节联欢晚会,各地州春晚主办方的总体评价是:节目质量更好了,群众参与更广了,舞台效果更好了,看点亮点更足了,教育启发更深了,观众共鸣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