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产业“白黑红绿蓝”交相辉映

19.11.2014  14:05

        亚心网讯(记者张雷 贺江 刘毅报道)从“一白一黑”到“一白一黑一红”,再到“白黑红绿蓝”交相辉映,新疆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正在迎来一个“五彩缤纷”的崭新时代。

        红,火辣辣的红,燎烫了戈壁滩,刺得人睁不开眼。11月6日中午,阳光下的沙湾县安集海镇万亩辣椒晒场,红得无边无际。这如火如荼的红,仅仅是新疆“红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每年从6月份开始,天山南北红色蔓延:枸杞红了、番茄红了、大枣红了、红花红了……

        20世纪90年代末,新疆特色产业仍是棉花和石油这“一白一黑”唱主角。进入21世纪,在推进“一白一黑”战略的同时,新疆开始推动番茄种植和加工,向“一白一黑一红”产业格局迈进。经历了“计划”与“市场”的磨砺,新疆“红色产业”开始向多样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产业链也从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2014年,新疆番茄酱迎来产销两旺的好日子。

        “红色产业”在天山南北扩张的同时,新疆“绿色产业”异军突起,绿色农业、绿色工业、旅游业蓬勃发展,人进沙退、向沙漠进军的“沙产业”方兴未艾……从哈密、吐鲁番到乌鲁木齐,从塔城、阿勒泰到伊犁,从阿克苏、巴州到和田,新疆大地上奏响“绿色大交响”。

        近年来,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蓝色产业”迅速崛起,新疆丰富的光照和风资源被激活。在博乐市,全国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正在建设;在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这里曾被誉为亚洲第一个风力发电场,1988年至2012年装机容量仅为47万千瓦,近两年装机总容量已达170万千瓦,核准的装机容量达405万千瓦。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崛起,临空经济、陆港经济、云计算、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形态,使新疆的“蓝色产业”不断走向“深蓝”。

        “红绿蓝”三色产业的崛起,改变了新疆原来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而“白色产业”和“黑色产业”自身,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棉花深加工的产业链不断延伸,纺织服装业的兴起,新疆正在从“产棉大区”向“棉产业大区”迈进;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煤电煤化工的推进,非油工业的比重不断增加,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题。

        新疆产业升级进行时”系列报道之一

        “”的升级:新疆棉花越长越“

        九至十月的新疆,是棉花盛开的时候,那铺天盖地的白,只有空中的白云、山顶的白雪可与之相比。

        数据显示,到2013年,新疆棉花总产量已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棉花种植总面积为2538万亩,总产量340万吨,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新疆从棉花种植优势区,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生产基地,连续多年产量第一更是奠定了新疆在国内棉花生产中无可撼动的地位,棉花也成为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柱。

        棉花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新疆农业的发展,更牵动着全国棉花及棉花下游产业的生存。以棉花为核心的“白色产业”,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延伸着产业链,产业水平亦是逐步提高。

        产业模式转“高级

        目前,全疆约有50%的农户从事棉花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来自种植棉花,南疆则达到50%—70%。特别是今年7月,自治区启动实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计划用十年时间使新疆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达到2125亿元,棉花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到100万人,棉花产业将成为新疆重要的民生产业。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孔庆平介绍说,新疆棉花种植具有高投入、高产出、依赖人力多、规模小的特点,棉花种植成本较世界其他产棉地区高,传统的生产模式抗市场冲击能力很弱,未来新疆棉区要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规模效益,以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

        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马成表示,我区棉花产业已经进入全新发展时期。为此,农业部门专门制定了“优化布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降低成本、节本增效”的棉花生产原则,积极引导各种植棉花的县(市)和广大棉农,进一步优化棉花种植布局,对全疆棉花种植区尤其是棉花种植大区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调减风险棉区和次宜棉区棉花种植面积,稳步扩大适宜棉区和优势棉区棉花种植规模,发展壮大优势棉区棉花产业,推进全区棉花种植及配套产业向高产棉区集中。

        新疆棉花产业已不再是简单的种植产业,它的发展将从传统的面积拉动产量向追求单产、提高效益、拓展下游等方向发展,其带动的产业将跳出农业本身,覆盖全产业。

        单产能力创新高

        2014年自治区明确提出,全区农业生产要抓紧三个千万亩高产田建设,促进粮食及棉花的高产建设。

        马成介绍,我区计划从今年开始,用7年时间,逐步在全区规划1000万亩小麦、1000万亩玉米、1000万亩棉花高产田,全面提升我区粮棉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区建成1000万亩棉花高产田,将实现单产皮棉150公斤以上。通过创新技术模式,提高单产水平,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路子,用更少的土地生产更多的棉花。

        今年夏天,喜报频传。南北疆主要棉花种植区试种的棉花新品种,单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走在了规划前列,这也为1000万亩棉花高产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记者了解到,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培育并推广的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1206”,今年在兵团第八师推广种植面积近2000亩。该试验站特聘研究员马其祥说,种植常规棉花一亩地需要5公斤种子,亩产300公斤至350公斤籽棉。种植“中棉所1206”,每亩地仅需0.8公斤至1公斤种子,亩产450公斤籽棉,新品种的优势一目了然。

        全新棉花品种在提高单产的同时,还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效益。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棉花种植户王新保说,今年年初他试种的150亩“中棉所1206”,在遭遇连续大风和霜冻的情况下,亩产仍然达到了410公斤籽棉,让人很难想象。王新保所在的连队是棉花黄萎病高发区,今年的棉田里,至少有30%的棉花被黄萎病困扰,但“中棉所1206”凭借其良好的抗病性,几乎没受到影响。“新品种棉花管理简单,雇工费今年我只花了2.6万元,比去年的4万元少了许多,真是省心又省钱。”王新保说。

        据介绍,“中棉所1206”计划用2—3年时间在北疆地区推广种植50万亩。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还将继续培育棉花新品种,针对不同的种植区,新品种将在抗病性、耐低温等方面具备不同的特性。

        南疆高产棉花品种也取得佳绩。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中54号”今年在喀什、阿克苏、巴州等地的示范推广面积达121万亩。经测产,“新陆中54号”在各测产地块产量数据均达到了高产及超高产的规模:巴楚县测产地块平均籽棉产量581.7公斤,平均皮棉253.6公斤,其中最高点籽棉产量达627.1公斤;喀什地区测产地块平均籽棉产量634.2公斤,平均皮棉276.5公斤,其中最高点籽棉产量达707.1公斤。在今年水资源短缺、气候条件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各示范区域种植的“新陆中54号”依然表现出适应性好、抗逆性强、产量表现优良等特性,为棉花的丰产丰收奠定了科技基础。

        下游”热度有提升

        今年,我区正式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已使用多年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正式结束,棉花生产销售将迎来全新的市场环境。

        新补贴制度规定: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对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2014年棉花的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

        棉花销售结束了多年的“国家管”,棉价与市场直接挂钩,对于习惯了交储的棉农来说,不得不好好算算棉花的经济账。

        棉花新政的实施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也促进了全疆棉花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让规模小、成本高的棉花逐步退出种植,让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的棉花成为主要种植对象。

        当然,棉价与市场接轨,直接受益的还是下游纺织服装产业。巴州百家惠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建说,由于今年政府提前释放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信号,很多下游企业已经嗅到上游棉纱价格可能降低的商机,纷纷打电话预订产品,有的下游企业居然一次性预订了100吨棉纱,可见这轮降价对下游产业吸引力巨大。郭建认为,不论接下来棉花价格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目前的降价幅度和棉价已经进入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把棉价交给市场再加上新疆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纺织服装产业在新疆形成规模已是指日可待。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疆棉纺织行业发展的机遇期已经来临。她说,新疆有充足的棉花资源,棉纺织企业落户新疆后,不仅离原料产地近,节约大量运输成本,还可以借助新疆特有的区位优势,打开中亚和欧洲市场,吸引更多的企业在新疆投资。今年国家率先在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缓解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趋势,为棉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棉纺企业发展好了,下游的服装产业就有了基础,服装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更多人就业,还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由棉花带动的一系列下游产业将被激活。

        五彩缤纷”折射时代之新

        从“一黑一白”到“一黑一白一红”,再到“黑白红绿蓝”五彩缤纷,描绘出一条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轨迹,同时也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变与新。“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的产业色彩,是新疆产业内涵不断丰富的外在表现,也是新疆产业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

        今日之新疆,正在科学发展观和“紧贴民生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指引下,沿着“两个可持续”的康庄大道快步疾行。白和黑在视觉上单调,但“白色产业”和“黑色产业”的内涵却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棉花和石油这传统的“一白一黑”,正在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升级;红是活力的外显;绿是时代的潮流;蓝是天空大海的颜色,也是智慧的颜色。“红色产业”、“绿色产业”、“蓝色产业”这些色彩靓丽的新产业,不仅与多彩时代的主题贴合得更紧,更与富民惠民的内在要求契合得更深。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五彩缤纷,不仅是今日新疆物质生产的底色,也是今日新疆人丰富多彩精神生活的外显。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首先是以现代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引领新疆经济发展,加速“五化”的进程;同时,借助发展方式的转变,引领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从而融入五彩缤纷的时代生活,提高新疆人的幸福指数,凸显“紧贴民生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时代主题。

        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更新自我,离不开变化、变革、创新理念。五彩缤纷的产业格局,不仅为“紧贴民生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更为新疆融入市场经济大潮、走向广阔世界开辟了新的道路。新疆人,正在张开臂膀拥抱这五彩缤纷的时代,放开脚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