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温宿县巡回法庭与牧民“心连心”
人民网乌鲁木齐12月17日电(通讯员 李勇胜)新疆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族乡,与温宿县县城相距110公里,该乡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与乌什县的柯尔克孜居住区为邻,面积239平方公里,经济上以牧业为主。1984年6月建立民族乡时,全乡共有人口4037人,其中有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哈萨克、回、蒙古等7个民族。
长期以来,该乡牧民产生纠纷都是去远离这里80多公里外的佳木镇法庭进行诉讼,真对该乡属于牧区山高路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牧民居住点分散,群众诉讼不方便的实际情况,新疆温宿县人民法院在2011年在该乡设立了温宿法院博孜墩派出法庭,在今年转变工作作风活动中,该法庭“接地气,连民心”,全力打造流动法庭,开展巡回办案,
“买合木提法官,我要告状。”这天一大早法庭法官买合木提就接到一个电话,经了解才知道,原来马木提家的羊跑到了努尔买买提家的草场吃草,后来双方为此事,发生了争吵,进而引起了互殴。知道这一情况后,买合木提法官与书记员立即赶往两家的居住地,在分清责任的前提下,倾力调解,并邀请当地村干部、德高望重的长者参与调解,做双方的工作,当事人经做调解工作,走出了思想误区,达成了调解协议。
针对该乡纠纷多为婚姻家庭继承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相邻纠纷、山林权属争议纠纷等特点,查看现场能够直观、准确、快速地查明案件事实,法庭法官跋山涉水深入牧区,深入牧区家中,查看现场。条件成熟的案件,马上组织双方就地开庭,方便诉讼、减少当事人诉累,提高办案效率,宣传法制普及法律知识。附近牧民旁听庭审,在家门口就能够听到生动的法制课,一次庭审就能够起到教育一大片的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同时,破解了偏远群众诉讼不便的难题,使矛盾不出门,纠纷不出村,就地得到解决,增强了司法为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牧区群众和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