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海换“绿装” 发展沙产业助民众增收
中新社乌鲁木齐10月17日电 题:新疆沙海换“绿装”发展沙产业助民众增收
作者 苟继鹏 殷琳 瓦力斯江
“目前,我已经卖出近80吨葡萄,地里还有200多吨。有很多客商到我这里来订货,前两天我们还往东南亚发了一车,那边销售也特别好。”17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六户地镇杨家道村村民桑瑞说。
早年间,该村还时常风沙大作,让民众叫苦不迭。“以前,一遇到风沙天气,就算是待在家里沙子都能吹进嘴里。”桑瑞说。玛纳斯县六户地镇处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生态环境本就较为脆弱,加之多年来种植结构单一,当地农民多靠种棉花为生,土地一度沙化严重。
为防沙治沙,该村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改善种植结构,推动葡萄规模化种植,依托沙漠景观发展观光、采摘旅游产业。2016年,桑瑞将自家的180亩棉花地退耕还林,全部种上了葡萄。“这两年风沙天气明显少了,起风沙的次数和力度都明显降低了。”桑瑞说。
近年来,玛纳斯县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生态保护项目,已建成“南保天山、中建绿洲、北治沙漠”的立体式生态保护屏障,完成乔木造林2.7万亩、灌木造林8千亩,封沙育林2万亩,退耕还林沙化土地7万亩。
新疆是中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土地面临沙化威胁严重。“十三五”以来,新疆不断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采取封禁保护、人工辅助、植树造林等诸多措施,效果明显。在治沙条件相对好的地方,新疆防沙治沙工程还逐渐倾向与自然“合作”的模式,生物防沙治沙与大芸栽培技术相结合,已是新疆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下正是“沙漠人参”大芸成熟的季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且末县8万亩大芸喜获丰收。记者在且末县河东治沙站看到,当地农民正忙着采收梭梭根部种植的大芸。科台买艾日克村村民买吐尔迪·吾斯曼采收大芸非常熟练,他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每年通过采收大芸可增收近2万元(人民币,下同)。“现在我的生活越来越好,在这个地方挖大芸,一天能挣300多元。”买吐尔迪·吾斯曼说。
如今,且末县15个乡镇认领了不同的沙漠区域,都种上了梭梭林和大芸。截至目前,该县共完成梭梭林下大芸种植面积8万亩,今年6000亩大芸预计产量达470吨,总产值达600多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新疆累计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2400万亩,范围覆盖所有县市,天山南北沙漠扩张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