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乐器制造有了“标准音”

09.03.2016  12:21
 

  3月7日,四位来自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的四位乐器制作者们完成了三个多月的培训,获得了“维吾尔乐器制作技艺”制图培训证书,与段蔷老师(右三)、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所长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左三)合影留念。

  “十步之内,必有工匠”。

  在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疆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无论推开谁家门扉,都会看到小院里摆满了成品或半成品乐器,这里就是充满传奇的“乐器村。”在这里,乐器制作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大多不识字,甚至也不懂得乐理,对乐器制作工艺的了解、掌握多为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

  这也是一直以来,新疆的民族乐器生产制造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凭师傅的耳传、口授、自己的感觉来制造,因而生产出来的乐器大的大,小的小,规格并不统一、音色也略有差别。

  3月7日午后,在乌鲁木齐一间背光的房内,四位来自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的四位乐器制作者们围着一位老者,他须发皆白,头顶绾着发髻,眼神依然清亮,一边用游标卡尺在萨塔尔上度量,一边用地道的维吾尔语向四位徒弟讲解。徒弟们也围成了一圈,听的格外认真,不时的点头,生怕遗漏了什么。就在今天,为期三个多月的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徒弟们想抓紧时间再多向老师讨教点东西。

  这位老者便是段蔷,今年82岁。段蔷对新疆音乐的贡献巨大,他是新疆乐器艾捷克的改造者,复原制作了古代竖箜篌。他收集整理了8000多首民歌,以及《艾力普和赛莱姆》等五部维吾尔古典长诗。还研究收集了新疆本土近百种乐器,包括已失专或将淡出人们视线的一些民族乐器,撰写了数十万字的巜新疆乐器图志》初稿,也就是现在已经出版《中国新疆民族乐器制作图鉴》的原始手稿,这是记述新疆各民族应用乐器的第一部文稿。

  它将西域乐器采用机械(投影)制图法绘制收录其中,后人可随时将那些已遗落史海的民间乐器复原。它对研究与审视新疆民族乐器一个世纪以来的变革与改良,科学总结西域各民族乐器的变异与发展,以及失传乐器的再现等将都具有弥足珍贵的的价值。

  能师从这样一位音乐大师学习乐器制作,对于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的这四位乐器制作者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