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调减计划是如何完成的?

07.07.2015  13:06

    编者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行谋划部署,推动新疆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突破。尤其是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新疆建设和发展,新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看现在的新疆农业发展,正在主动适应新常态,注重调整结构、需求分析、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从2015年6月25日起,新疆经济报全媒体推出《十问新疆大农业发展底气》系列报道,通过关注政策落实、行业发展、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科技助农、农牧民增收、市场开拓等方面,以设问、解答形式梳理全区农、林、牧、渔等行业的发展脉络。2015年7月7日推出系列报道之七《新疆棉花调减计划是如何完成的?》。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刘毅报道)2015年,新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针对新疆农业传统优势产业——棉花的面积调整工作正式启动,目前,新疆已完成棉花面积调减479.23万亩,超额完成既定计划,达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2500万亩左右的目标。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钟艳龙说,全区棉花生产在保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正在向高产棉区集中,棉花种植的规模效益也将逐步体现。

    当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2014年新疆棉花产量450万吨,总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50%以上,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棉花生产对综合效益的要求越来越苛刻,风险棉区及次宜棉区逐步退出棉花种植,既是市场的选择,也是全区农业发展的需要。

    其实早在几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已提出“稳粮调棉”的结构调整计划,但由于全疆棉花种植面积巨大,生产惯性很高,棉花面积调减没有大面积的展开。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稳粮调棉、优果兴畜”的要求,突出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深化调整内涵。

    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和市场杠杆调节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棉花种植面积调减工作既要保证一定规模的棉花生产,又要适度调减棉花种植面积,怎么调减、调减谁的,都成为考验全区棉花行业从业人员的新课题。

    调减谁的棉花?棉花是新疆种植最为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南北疆都有棉花主要产区,从2015年全区棉花面积调减的计划和完成情况来看,南疆地区成为棉花面积调减的主要地区,其调减面积占到全疆总调减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巴州已调减123万亩、阿克苏地区调减110万亩、喀什地区调减77.11万亩,位居前三。

    为什么棉花面积调减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钟艳龙介绍,南疆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相对较为单一,棉花又是南疆农业发展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着很大的种植基数,因此棉花面积调减在南疆地区比较集中。其次是受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约束,使得南疆一些棉花种植区域需要集中退棉。南疆一些地区虽然从土壤和气候条件判断,属于适宜棉花生长地区,但在综合考虑环境容量,尤其是水资源配比问题后,已经无法承载棉花种植面积过大的现状,需要退出棉花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