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提前一年完成“定居兴牧”工程
天山网讯(记者杨新昌报道)11月22日,随着新疆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闽玛生态村牧民叶尔肯搬进装饰一新的定居房,新疆昌吉州10000户牧民定居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记者从新疆昌吉州发改委了解到,这个规模宏大的工程总投资达11.11亿元,共涉及7个县市42个乡镇,建设完成定居点93个,建设平房8169户、楼房1831户,完成定居房面积80.26万平方米,建设养殖小区棚圈2308座,牧户棚圈5844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新疆昌吉州2009-2015年规划内建设任务10000户,项目自2009年起分年度实施。新疆昌吉州把“定居兴牧”工程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纳入各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下达计划,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各级党政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2009年,新疆昌吉州启动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定居兴牧”工程建设。至2013年底,完成6990户牧民定居房建设。今年,新疆昌吉州“定居兴牧”工程量大、点多、面广、线长,东起木垒大石头村、西至玛纳斯芦草沟村、南到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北到奇台北塔山牧场,为“定居兴牧”工程开展以来的“攻坚年”。到10月底,全州建设了65个牧民定居点再定居牧民3010户。
为实现牧民“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保生态”的目标,新疆昌吉州采取“五宜两结合”方式(即: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分散定居与集中定居相结合、进城定居与农村定居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实施定居兴牧工程,配套牲畜棚圈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牧民由原来的四季游牧向冬春定居舍饲、夏秋放牧转变,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商品率,增加了牧民收入。积极探索建立了“草畜联营”合作社行模式,共成立草畜联营合作社47个。
在推进“定居兴牧”工程中,新疆昌吉州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和民族特色乡镇建设相结合,编制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6年总体规划,各县市也分别制定了牧民定居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严格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原则,尽量实现饮水、供电、道路、通讯、医疗、学校等配套设施与定居点同步建设,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如玛纳斯县闽玛生态村、呼图壁县冬不拉广场等,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疆昌吉州还把“定居兴牧”工程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促进牧区劳动力转移。按照现代文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理念和宜居小区的建设模式,在县城内及周边建设楼房定居点。目前新疆昌吉州共有1831户牧民住进楼房,完成了牧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有效促进了牧区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增收渠道。“定居兴牧”工程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借助企业对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在企业生活服务区建设定居点,通过培训、引导牧民从事产业劳动或餐饮、汽修、住宿等服务型行业,扩展增收渠道。定居兴牧工程与旅游业、三产服务业相结合。依托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建设定居点,发展路边经济、牧家乐、民族刺绣等旅游文化产业,引导牧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产方式,增加收入。
通过实施“定居兴牧”工程,改变了“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方式。“定居兴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面貌,使牧民过上了现代文明的新生活。牧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由2009年的7334元提高到2013年的13014元,为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整体过万元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