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扶贫培训:授人以“渔”助民脱贫

31.10.2014  19:31
  

  汇集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畜牧养殖等多种上课内容,通过播放宣传片、课件,互动交流以及深入牧民家中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手把手地教授……今年,新疆扶贫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大规模开展,为加快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脱贫信心

  自治区扶贫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王健介绍,通过开展扶贫培训,使农牧民基本掌握了牛羊育肥、草料准备、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群众的脱贫信心。逐步形成了“从业技能+学历教育+跟踪服务=全程式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从而打造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

  “老师讲得真是太好了,对我们往后的养殖很有帮助。”近日,喀什地区疏勒县阿拉力乡农民巴斯提·派孜参加了关于养殖防疫防病的培训后这样感慨道。

  “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们提前做好牛、羊疫病防疫和检测工作很重要,做好牲畜的疾病防控是我们增收的保障。”巴斯提·派孜说。

  扶贫培训立足于新疆发展的现状,努力打造出新疆特色的扶贫培训。自治区在认真落实贫困劳动力培训补助政策的同时,按照“企业出单,市场订单,政府买单,社会培训”的原则,通过制度安排、政策扶持,保证扶贫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扶贫培训的就业率。

   加快脱贫步伐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有5.7万亩可耕地,盛产水稻等农作物。今年春耕时节,县上请来自治区水稻专家为当地农民培训“有机水稻种植技术”,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增收的“及时雨”。

  “通过培训我们库勒特克齐村今年完成种植8000亩有机水稻,实现了增收,很感谢培训班。”库勒特克齐村村民马建国说。

  新疆通过群众“点单”,扶贫“买单”的方式,确保了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了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加快了贫困地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今年,全区在扶贫培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转换,调整设置了更为科学、合理和针对性强的培训班次。开展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管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片区扶贫培训、边境扶贫培训、山区扶贫培训,确保了扶贫政策与重点工作、新农村建设、农村实用新技术推广等相互结合,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2014年自治区扶贫民生实事工程以南疆三地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边境地区和山区贫困村为重点,到目前为止,全区共下达扶贫培训资金约5000万元,编制项目411个,培训总人数约为14.6万。

  “接地气”的扶贫培训加快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融合扶贫培训资源,立足就业技能提升,创新扶贫培训方式,建立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王健表示,扶贫培训主要以提高贫困劳动者的素质和实现就业为目标,自治区将全面实施科教扶贫战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地区劳动力能掌握一门以上非农就业技能。同时继续开展好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贫困农牧民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使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王健建议,针对贫困地区实施“强化式”扶贫培训,可设立若干“技岗对接”教学点,务求实训到人,实现“培训到人精准化、投资创业一体化、开放式培训规范化”。适度整合地县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有计划、有组织地到广东连南、甘肃、广西等地参观学习扶贫经验、先进文化、发展理念。

  通过各类培训,不但提升了贫困地区农牧民的现代文化意识、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促进了贫困地区农牧民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从传统身份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变,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使贫困地区农牧民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