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婚宴吃“嫂子面”:情意绵长
美味的臊子面
天山网讯(通讯员吴同生摄影报道)牛肉或羊肉、胡萝卜、野蘑菇、豆腐、木耳等切得细碎,用葱姜蒜盐酱油慢火熬出,放香菜、胡椒粉,浇在纯手工煮熟的面上,再搭配自家腌制的野菜,蒜瓣、油泼辣子,香味浓郁。巴里坤人婚礼前一天要吃臊子面,席桌上臊子面吃起来味道更鲜美 说起臊子面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巴里坤曾有一大户人家娶了一位聪明伶俐的媳妇,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婚后第一天早晨,新媳妇要摸黑进厨房做饭,小姑子想要考考嫂子的烹饪技术,便事先擀好碱面,在中间夹上薄布,谁知道新媳妇不但利索地切好了面,还很快地熬制了一种汤浇在面上,端来让家人品尝,大家吃过后感觉很香,小姑子佩服的随口说:“新嫂子做的‘嫂子面’真好吃。”从此以后,此饭便得名“嫂子面”,时间长了就演变成了“臊子面”。
有人称誉“世界美食在中国,新疆美食在巴里坤”,一点不为过。早在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林则徐在《马莲井子》一首诗中就有“闻香炊饼熟”的诗句来描写巴里坤。巴里坤的饮食不限于肠胃的满足,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曰饱口福,二曰饱眼福。 “宁可身上补丁,不叫嘴上受穷”,饮食,在巴里坤人观念中至关重要。面食不仅仅有嗓子面,更是一个花样新奇的面食大观园,以“蒸、煮、烤、煎”见长。蒸的有:馍馍、馒头、花卷、枕头卷子、大蒸饼、焖饼子、油塔子、包子、面皮子;煮的有:拉条子、揪片子、寸寸子、二节子、炮仗子、扽扎皮、丁丁子、切片子、杏皮子、鸡舌头;烤的有:干粮子、锅盔、油酥馍、烤饼;炸:油饼、油糕、油果子;煎的有:死面饼子、葱花饼、水晶饺、水煎包等,当然还有诸如羊肉焖饼土火锅、蒸肉熏肉烧排骨,野蘑菇炖土鸡、金黄扒肉烧条子等丰富地道的肉食,更有那乡野特色,叫你一番长嘶短叹。可谓样样俱全,十天半月不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