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岗村”改革开放40年变迁
——记新疆“小岗村”改革开放40年变迁
核心阅读:作为新疆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岳普湖县阿其克乡率先搞起“口粮田加责任田”农业生产责任制,历经改革开放40年,历史的快车将昔日“苦涩之地”载入新时代,新疆“小岗村”成就“美丽乡村”。
亚心网讯 (记者刘翔)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点燃了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与此同时,与小岗村相距千里的一个西北小乡村也率先搞起“口粮田加责任田”农业生产责任制,它就是新疆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新疆“小岗村”岳普湖县阿其克乡。
阿其克乡原名“阿克其克”,因生长白芨芨草而得名。由于这里地势低,碱害严重,水一天天苦涩起来,“阿克其克”也变成了“阿其克”,意为“苦涩”。
开垦“苦涩之地”,通过把土地以“口粮田加责任田”的方式分配给个人,让阿其克乡每位农民充满了干劲,他们挥动锄头奋力撬开厚实的盐碱地,播种下改革的种子。
在那一刻,这里的人们也许还没有领会“改革开放”的深层含义,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能确切地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栉风沐雨,历经沧桑的新疆“小岗村”,眼下已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阿其克”经历了由苦到甜的变迁,以崭新面貌走进新时代。
美丽乡村绽新颜
5月的阿其克乡尤库日帕万村,干净的柏油路两旁分列着整齐的行道树,一排排安居房掩映在葱茏的绿意里,整个村庄如画一般美丽。
5月20日清晨,村民阿不都热依木·买合木提如往常一样,早早起身打扫了家门前的马路,又给庭院中的果树浇水。在细心的照料下,葡萄已发芽长出绿叶,核桃树、杏树更是枝叶扶疏。
“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我们不仅要倍加爱护,还要‘锦上添花’,在门前院中种些花草果树,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发展庭院经济,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他笑着说。
67岁的阿不都热依木·买合木提是当地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看着村子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他深知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现在与以前相比,变化可真是太大了。”阿不都热依木·买合木提回忆说,“昔日的村庄树少沙尘大,房前屋后全部是土,尤其下雨后,出门就是一脚泥,根本没有办法走远,毛驴车也无法行走,泥浆把车轮全部糊住了。由于没有防渗渠,水头有时候到不了田地里就渗光了,很影响收成。”
而今,在村中放眼望去,牛羊撒欢,绿树花香,道路通达,渠水静流,哪儿还有当年的半点影子?“村子能够旧貌换新颜,要感谢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无私关怀。”阿不都热依木·买合木提动情地说。从一村之容,可窥全乡之貌。岳普湖县阿其克乡党委书记张庆国说,“改革开放40年,全乡建成高效节水农田4.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防渗渠建设67.8公里。完成1517户居民房前屋后村容村貌整治,美化、亮化、硬化乡村主干道31公里,乡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目前,乡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8%,解决了2万人的饮水问题,公路通达率达95%,通电入户率达99%,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达100%。”
产业发展富民生
在阿其克乡玛江库木村,有一片千亩红枣种植示范基地,成排成行密密匝匝的枣树沐浴着阳光,尽情地舒展枝叶。
如果将时间拨回到十年前,几乎没有人能想到,这块土地眼下会是这番光景。
“那时候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看着人心里直发怵,别说种枣树,长草都困难。”提起过去,枣农吾加阿布拉·艾沙不禁连连叹气。
然而,这片早已根植下改革开放基因的土壤,不会因为这点挫折就望而却步。“改革开放的精神,就是要变不可能为可能。”张庆国的话语掷地有声。
2009年,阿其克乡将这块千亩撂荒地夹生地进行归并整理,次年,通过加强水肥管理、采取双膜覆盖措施,确保枣树的成活率。就这样,一棵棵枣树成长起来,当地村民发展红枣产业的信心,也随之提振。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近年来,阿其克乡种植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在确保人均“口粮田”的基础上,通过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适当扩大“三高多熟”作物种植面积,特色产业成效日益突显。其中,特色林果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效果显著,建成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农民“四位一体”的特色林果业管护机制,全面推进林果业精细化管理,使红枣挂果面积达到9500亩,年销售红枣2680吨,农民从红枣产业中年均增收846元,林果业总收入2366万元,种植业总收入1.17亿元。
昔日荒滩盐碱地,如今红枣精品园,火红的大枣映照出村民火红的日子。“今年年底丰收,准备买辆小汽车,和城里人一样,带着家人来趟自驾游!”阿布拉·艾沙笑着说。
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的同时,阿其克乡畜牧业现代化前进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通过在全乡推广‘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目前已成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7个,带动1500户农民进行专业养殖,扶持畜禽养殖大户533户,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处,建成296户连片养殖专业户,畜牧业总收入6468万元。”张庆国说。
40年砥砺奋进,阿其克乡目前年生产总值达到2.11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597元。曾经的落后与痛楚,已一去不复返。
幸福指数连攀升
5月20日,阿其克乡吾斯塘博依村卫星工厂里一片忙碌。为尽快完成5万顶帽子的订单,每位员工都在工作台前紧张生产。
去年,这个卫星工厂建成后,村民阿扎提古丽·阿卜杜如苏力就来这里上班,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她说:“我现在挣钱顾家两不耽误,而且有事做,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起来了。”
由于阿扎提古丽·阿卜杜如苏力自身掌握一定的缝纫技术,再稍加培训后,她已经成为车间班长,月工资能达到2000多元。目前,这个卫星工厂已解决了邻近3个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卫星工厂、农民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随处可见,村民不出远门,也能持续增收。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40年来,阿其克乡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累计新建安居房4402套,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各村委会的文化活动中心陆续建成,每至夜晚歌声阵阵、舞姿翩跹;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640户2898人实现了脱贫……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发展与幸福的意义,就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之处。截至2017年,我们基本实现全乡农村家庭家家都用上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网络、小汽车也已经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民群众的使用率逐年提升。群众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得的实惠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张庆国说。
40年悄然走过,改革的种子,在这片土壤中发芽与成长,如今已结出丰硕的果实。进入新时代,满怀信心的阿其克乡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乘着历史巨轮驶向下一个阳光灿烂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