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小城里的大幸福
编者按:麦盖提县做大刀郎文化产业、99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昭苏县借天马节大打“文化牌”……新疆党委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具体战略选择以来,全疆各地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第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新疆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各自的情况和资源优势,寻找最契合实际的发展路径。
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新疆奇台县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较好地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这一具体战略选择由理念层面引向生动实践。如今,现代文化显现在新疆奇台县各领域、各行业和各角落,并引领着当地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各项事业跨越发展。亚心网从今天起在“现代文化的生动实践”栏目里推出记者从新疆奇台县采写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疆网讯 新疆奇台是座有故事的城。所谓故事,不仅是有着“古城子”的雅号,还因为浓厚的历史底蕴,繁荣的经济、发达的商贸,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
9月6日,清晨中的新疆奇台县古城商业街。加尔肯·依马曼德摄
退休老人准备编排《小苹果》
9月7日,新疆奇台县儿童广场,68岁的退休工人侯登元认真地拉着二胡,他正为自己的民间乐队伴奏,身边另外14名老人,现场表演《信天游》,围观的人们笑呵呵的。“我们新疆奇台,哪里有供人歇息的地方,哪里就有歌声和笑声。”一曲结束,另一名拉二胡的老人肖林春说,“大伙一起唱一曲,乐一乐,什么烦恼都没了。”
“我们的队伍不分民族,谁想参加都行。”老人张淑贤说,他们的乐队成立5年,都是退休老人,从每天早晨9时30分,唱到晚上9时30分,“中午各自回家休息,乐队里的所有设备,都是大家一起购买的。”
退休前,侯登元是一名建筑工人,如今,这双和泥搬砖的手,拉起二胡一样有模有样,“只要好听的歌我们就唱,自学不了的,就去乐器店或老年大学请教老师。”
肖林春半辈子都和煤炭打交道,退休以后,他习惯到广场闲转,认识了侯登元,然后跟着他一起在乐队里拉起了二胡。“类似我们这样的民间自发乐队,在新疆奇台县多的数不过来。每天出来拉拉唱唱很舒坦,接触的朋友多了,心情也开朗了。摄影、拍视频、发微信,我们都会玩,过几天大家还准备编排2014年最流行的《小苹果》。”
普通人在各自的圈子里怡然自乐,当地的艺术家们也不例外,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抒写着不同的幸福生活。
50岁的王琳,是新疆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老师,她被称为新疆石头油画第一人。由于手绘的石头油画形象逼真,内地粉丝和收藏者扎推,这两年她的作品供不应求,在当地声名鹊起,许多商家高价聘请她到内地“扎根”作画,然而她始终不愿意离开新疆奇台,“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是这里的人足够大气和包容。艺术和幸福,没办法用金钱衡量,这里能给我更多感动和创作源泉。”
为了扶持像王琳这样的艺术工作者,新疆奇台县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建成犁铧尖文化大厦,让艺术家进驻,并投入资金鼓励开办个人工作室。这让王琳更加憧憬未来,她说:“我希望带出一些学生,多创作有价值的精品,把‘古城子’人的作品推向世界,这对我来说是小城里的大幸福。”
处处彰显文化气息
新疆奇台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力争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满意。一辈子从事教育行业的老人夏明山这样形容新疆奇台,“我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但是,我生活在一座浪漫的城市里,大街小巷随便走走,到处都是彰显文化气息的画面。”
夏明山说,只要有文化活动,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热爱,多彩的文化让这里的人思想开阔,不断追求精神享受”.
新疆奇台县是新疆汉文化核心区之一,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商贸重镇。长期以来,他们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说,新疆奇台的民俗文化是新疆汉民俗文化的代表。
新疆奇台的屯垦文化可以追溯到东汉,汉朝军队由在南疆的屯垦向天山以北发展,先在吉木萨尔、新疆奇台一代屯田,后扩展到北疆多个地区。清代,朝廷在北疆大兴屯田之风,除了兵屯,民屯也迅速发展。到乾隆年间,新疆奇台屯垦人数近万人,屯垦面积达十万余亩。这就形成了新疆奇台的屯垦文化,孕育了新疆奇台人豪放、粗犷、热情的性格。
“新疆奇台县在历史上被称过‘古城子',商贸业、物流业在明末清初时就很繁荣,最热闹时有690家大小商号、4万多峰骆驼的驼队,’金新疆奇台‘、’旱码头‘之称由此而来。”新疆奇台县县委书记李新光说,近百年来,新疆奇台县共发掘3个亚纲、6个亚目、9个科、10个种的恐龙化石,新疆奇台县也因此被称为“恐龙的故乡”;新疆奇台的硅化木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古树体形之大,在国内均属罕见;汉代、唐代、清代遗址都有,其中有与楼兰城并称为“西域两座最著名古城”的疏勒城,有唐朝墩古城、吐虎玛克古城等遗址;600多年历史的酒文化是新疆奇台文化百花园中的另一朵奇葩……
为了让文化得到不断发扬,新疆奇台县委宣传部设立文化产业科,梳理出了七大类38项文化种类。无论是城镇乡村、还是广场公园、步行街还是新城区的文化主题公园,每一处建筑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任何建设都要让百姓舒适
事实上,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新疆奇台县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研究和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文化创新,注重文化和经济的相容相撑,让文化和社会共促共荣,让文化和经济两种资源相互依赖和支撑,提升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对城市的认同感。
新疆奇台县境内有大面积荒漠,县城是全疆为数不多的位于绿洲中心的城市。最近,当地园林部门坚持“把城市建在绿荫中,建在公园中,建在田园中,建在花园中”的理念,让民生实事和生态衔接,有着“古城子”美名的新疆奇台又多了几分韵味。
“不管是县城还是农村,出门越来越方便了,小区里越来越绿了。”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乡村民王强说,每次去城里他都要去夜市,品尝各种美食,“我喜欢那里的热闹和繁华,一点也不亚于乌鲁木齐,凌晨两三点不打烊的店挺多”.
新疆奇台县的道路四通八达,在新城区,细心的人会发现,昌吉路、米东路、北京路、上海路……不管哪一条路,都是当地的一张绿色名片。绿中有园,园内花儿争奇斗艳,来来往往的人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在石子路上嬉戏追逐。
“我们要做到,在新型化建设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让城乡更有特色,体现以人为本。”李新光说,不管是种树修路、还是改水输气都不能作秀,任何一项建设都考虑和老百姓的需求相吻合,让大家感到安全和舒适。
李新光说,以现代文化引领不单是物质层面,还要考虑到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只有以人为本,根据百姓和群众的需求,着实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群众才能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