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措并举将“小儿科”提升为“大儿科”
随着国家“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儿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必将增大,如何缓解新疆儿科医生“荒”,促进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昨日,新疆召开关于加强儿科医生培养工作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彭永,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阿依夏木·玉努斯就新疆加强儿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解读。
转岗、培训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构建儿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重要的环节是儿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彭永说,新疆正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快培养儿科专业人才。
医学类专业学生培养周期长,这一点众所周知。为缓解当前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今年3月7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开展自治区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组织实施临床医师向儿科医师方向转岗的培训工作。通过12个月时间在11个儿科专业科室轮转培训,将现有注册范围不属儿科的临床医师向儿科医师专业方向进行转岗培训。全区共有60名非儿科专业临床医师报名参加,目前参培医师已在相应儿科专业科室轮转培训两个多月。
其次,今年4月底,自治区政府与中国红十字会签署《中国红十字会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6-2020年)》,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与自治区红十字会按照国家红十字会确定的“配套成组”和“科室托管”两种培训方式,起草了《“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班相关工作方案》,明确每年培训60名儿科专业医师。自治区人民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作为首批参培单位,共选派儿童先心病、血液肿瘤、重症医学和新生儿4个专业、6个医疗小组共计24名医护人员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3个月的研修培训,首批培训班已于6月1日正式开班。
同时,作为首批“科室托管”培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选派该院及其集团联盟医院的优秀专家组成医疗团队,在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传帮带”工作,逐步加强对现有儿科人才队伍的培训培养。
此外,新疆正在大力推进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在制定2016年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计划时,将儿科等紧缺专业计划数单独列出、优先安排。重开专业做好长期人才储备
造成儿科医生缺乏的另一根源在于,儿科专业被列为调整专业后,自1999年高校停止招生。为使新疆儿科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重拾儿科人才的培养源头,做好长期的人才储备,新疆医科大学于今年正式设立儿科学院,通过“3+2”专升本、5年制儿科学方向本科医学生、“5+3”儿科学方向本硕连读和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硕士等4种方式开展儿科专业医学生培养,学制5-8年不等。
“这些教学计划的实施,必将为新疆儿科医生队伍发展持续提供新生力量。”彭永说。
合理布局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均质化便利化
针对儿科医疗服务资源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彭永表示,今年3月,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编制床位、儿科床位和儿科医生、护士数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结合新形势增量需求变化加紧制定自治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为手段,大力培养儿科医学人才,充分调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办医等各种资源,努力构建覆盖全疆的三级儿科医疗服务网络”的发展思路。
“就是要挖掘现有资源,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建设自治区儿童医院。同时,充实和加强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建设;根据服务半径和人口,分步骤在南疆喀什、北疆伊犁和东疆哈密规划设置3个区域儿科诊疗中心;根据各自职责和功能定位,加强自治区、地、县三级综合医院儿科以及妇幼保健机构、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儿科的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儿科门急诊。最终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能力、分级诊疗等举措,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均质化、便利化。”彭永说。
阿依夏木·玉努斯说,今年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还将对城乡对口支援关系进行全面调整,实现35个贫困县(市)由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口支援100%覆盖,其中南疆四地州27家贫困县(市)医院全部纳入对口帮扶范畴。通过学科帮扶、人才队伍培养、帮扶开展新技术等方式,提升县医院服务能力。同时,以“组团式”援疆工作为契机,拓宽儿科医师培养渠道。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现有儿科资源,各部门协调配合,落实规划内容,逐步推动新疆儿科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和均衡性发展,对实现新疆儿科医疗服务均质化和布局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彭永说。
“增加儿科医生”好消息振奋人心
亚心网讯(记者周端璞)增加儿科医生、提高儿科医生待遇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医生、家长普遍认为,增加儿科医生是政府出台的一项民生工程,将会让百姓以后看病更加方便,更能留住人才。
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儿科门诊主任刘新琼:提高儿科医生待遇会缓解“人才荒”
在儿科工作30多年了,儿科医生缺、孩子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存在。随着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些问题会更加凸显。
民族团结进步年重要举措新闻发布会之自治区加强儿科医生培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增开儿科门诊,未来,新疆的“宝宝”就能就近选择儿科就诊了。
我之前接诊过一个孩子,家长连跑了3家医院都预约到了第二天,最后来到我这一直等着想加号。我接诊完当天的患儿已经晚上9点了,看着孩子父母着急的样子,我同意了,等给这孩子检查完已经是晚上10点。当天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夜里10点没休息,这其实是很多儿科医务人员都在经历的事。
儿科看病高峰年年都有,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高峰期也越拉越长。一到高峰期,门诊里全疆各地的患儿都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生病脾气非常急躁。每到这时候,儿科医务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压力大、工作忙、收入相对较低,很多学医的年轻人在择业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些原因而不愿来儿科工作。这次会议提到儿科医务人员的待遇有望提高,我觉得这会相应缓解儿科医生“人才荒”。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科主任陈春花:高峰期儿科医护睡不了一个完整觉
我1991年来到儿科,25年来,平均每年我们科都会流失一到两名医生,人员流动性很大,科里好几个医生都是从基层医院挖来的。医院别的科室招人门槛至少都得研究生毕业,而我们把门槛降到本科生,主动愿意留在儿科的都很少。每年招聘季,科里会有十几个新人来轮转学习,但到最后全都选择了其他科室。
每到孩子患病高峰期,儿科医务人员睡不了一个完整觉成为常态。病房加快床位轮转率,拥有近百个座位的成人输液室也满是患儿和家属。9名医生、25名护士病房门诊白天黑夜连轴转,做什么都是一路小跑,才能勉强应付一波高过一波的患儿“浪潮”。
比如今年3月那一波儿童就诊潮,门诊医生一天最多要看100多个病号,本想增开门诊第三诊室,从病房抽调一名医生来坐诊,让患儿尽早接受治疗,但病房也已经超负荷运转了。
我带领的儿科,除了负责儿科门诊和病房外,还要管理新生儿科患儿,产科遇到疑难患者时也要随时去会诊。科里9名医生25名护士远远不够,起码要有15名医生35名护士,才能保证科里的平稳运转。
孩子的病虽然比较单纯,但病程发展快,给孩子治疗的过程比起成人来说要繁琐很多,可待遇却相对较低,劳务价值得不到体现,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对于这次新闻发布会提出的增开儿科门急诊、缓解儿科医生“荒”、儿科医务人员待遇有望提高等内容,我感到很高兴。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中心主任热夏提:时刻做好成立儿童医院的准备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是南疆地区第一所三甲医院,拥有南疆最好的医疗资源。自治区对儿科的重视,让人喜出望外,我们很多好的想法应该就能实现了。
由于很多乡镇医院没有专门的儿科医生,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不仅承担着喀什市的儿科诊疗任务,整个喀什地区都是我们的“责任田”。
和群众对儿科的强烈需求相比,我们儿科中心在招聘时却面临着尴尬。很多医学院毕业的孩子来到医院,根本不看儿科,都希望去内科、外科这些热门科室,想留个人真的很难。
和全国大部分医院对儿科的不重视相比,我们医院得算是十分重视了,这让我们充满干劲。于2015年4月成立的儿科中心目前已经拥有54名医生、110名护士。如今,自治区这么重视儿科,喀什地区成立儿童医院应该是有可能的,作为儿科的老同志,我们会时刻做好准备。
布尔津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尹静:
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足够尊重
从2008年参加工作,我已经在儿科医生的位置上坚持了8年。在一个不受重视、待遇一般的岗位坚守8年,“职业荣誉感”是最大的理由。辛苦咱不怕,只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
因为检查项目较少,儿科一直是医院内盈利最少的科室,这也导致儿科医生待遇普遍偏低。医院招聘时,很少有大学毕业生选择儿科。由于人手短缺,我们部门的值班频率高于其他科室,两三天就得排一次夜班。
因为幼儿病情变化快、描述病情能力有限,儿科其实远非大家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还好,今年年初起自治区出台的多项扶持儿科政策让我们有了盼头,自治区重视了,大家的待遇应该能有所提高吧。待遇好了,就有人愿意来儿科了,慢慢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两岁孩子家长王佳芸:以后给孩子看病 不会太辛苦了
今年3月孩子感冒,本来想在家里吃点药就好了,可到了第四天也没见好转,就想去挂个专家号检查一下。那时候正是孩子患病高峰期,别说大医院了,就我家门口的诊所都满满地,连跑了3家医院,其中医科大一附院挂号排到了第二天,另两家医院满满地都是哭闹的孩子,医生一个接一个看病,连口水都来不及喝,护士们来回都是小跑,家长们也因为担心孩子特别着急。
孩子断奶前都在伊犁的妈妈家住,我是第一次带孩子去医院,之前虽然听说过儿科高峰期的样子,但真见到后还是被震惊了。所以听说了增加儿科门诊的消息后就很关注,这个消息太好了,太振奋人心了,以后我们给孩子看病应该不会那么辛苦了,这对我们这些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