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去极端化”“草根宣讲”的启示
新疆日报讯(记者贾春霞报道)近日,自治区“去极端化”宣讲员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通过近10场专场宣讲、座谈,用贴近群众的方式,深入揭批、声讨宗教极端思想,引导各族群众提升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他们的宣讲受到了高校师生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给当下的时政宣讲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9名宣讲员来自基层,属于人们常言的“草根”阶层。他们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知道群众的所需所盼,所以宣讲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人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像来自伊宁市琼科瑞克街道的宣讲员米合力尼沙·吐尔逊所说:“我在基层工作,每天都和群众打交道,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所需。目前农村有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在日常的宣讲工作中,我总是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加收入。”
这就启示我们:要使让宣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就必须在宣讲内容贴近生活上下功夫,找准政策理论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这样的宣讲才会产生积极价值。
9名宣讲员是从南疆四地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300多名“草根宣讲员”中选拔出来的,他们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水平,却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比如,来自阿图什市阿扎克乡73岁的吐尔逊·库尔班就是一名农民党员,在村里当发报员的同时还当起了义务宣讲员。虽然不同的“厨师”烹制不同的“菜品”,但万变不离“营养”之宗。草根宣讲员用自己的语言和身边的故事在百姓中传播主流价值观,这样的宣讲更容易入心入脑。
这就启示我们:只有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百姓就能成为宣传工作的一座“富矿”,会彰显出更大的效力,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也能使宣传教育获得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9名宣讲员大都来自基层,有的是社区工作者、村干部,或者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组团进城宣讲,朴素真情传递正能量,拓宽宣讲工作新路子。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早已不仅仅满足于信息的被动接受,受众主体还是传播主体。“草根宣讲员”打破了传统的宣讲模式,他们把宏大主题落细、落小、落实到身边故事;普通人为讲者,讲述了身边平凡人的故事,加深了百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的理解和认同。一如自治区党校教师帕丽达·克里木所说:“ 草根宣讲员们的宣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听完以后感觉特别实在、特别亲切。”
这就启示我们:要想让宣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打破固有的宣讲模式,开拓宣讲工作新途径,探索群众喜爱的宣讲形式和内容,毕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宣讲工作才管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