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学泰斗何秉贤事迹反响热烈
说起何老的影响,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一批批他手把手带出的学生们。“何老师80多岁仍坚持在医院坐诊,我们走在他身边怎么敢说累。我从2003年开始就坚持一周坐三四个专家门诊,一年接诊6000多人次,都是多年来受老师的影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心力衰竭科主任医师迪丽努尔·塔吉说,她1990年师从何秉贤进修研究生,至今已结下近30年的缘分。
当年从农村考上大学的迪丽努尔·塔吉,从高中才开始学习汉语,对语言关信心不足,毕业时更因家庭条件犹豫是否继续深造。“当时分在何老的科室,他鼓励我读研,细心指导,还翻译了很多英文资料让我们学习,有了他手把手的培育才有我今天的医学成就。”迪丽努尔·塔吉说,她至今谨记何老的话,“要为患者着想,检查、用药都要便宜、有效”,坐诊时她每开一项检查都会先询问患者经济是否能承受,并解释检查的必要性。
“80多岁的老教授古尔邦节时还爬6楼到我家拜年,拎着给孩子买的学习教材。我们做学生的,有这样的恩师、前辈真是荣幸。”迪丽努尔·塔吉说,何老到阿图什市阿湖乡出差时还专程去了她父母家拜访,至今她父母来电时都一直关心何老身体如何。
“行动比语言的力量大,老师坐诊时加班加点,只为多接待几名地州来的患者,让他们少在异地耽搁一天。”“老师如此高龄还在不断学习,每天上班看到他,就提醒自己不能松懈。”……说这些话的学生们,早已是各科室的骨干力量,在心血管、老年病等领域均有不小的贡献,但站在何秉贤面前,仍恭然受教。
新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姚华说:“何教授离休多年,但他一直跟我们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和患者接触,继续坐诊看病’,所以每年返聘专家时都不能少了他。他的事迹是爱疆、爱院、爱岗的生动典型,是医务人员的楷模,传播着跨越时代的正能量。”
“80多岁的老人仍每天骑车上班、活跃在一线,而且是泰斗级德高望重的人物,让我们30岁出头的人怎么好意思颓靡。”乌市市民姜芮看到何秉贤的报道后感慨,从一位老人身上看到爷爷辈、父辈们当年走过的时代,更看到不会随时代变迁而褪色的品质,对专业严谨勤奋、对他人心怀大爱。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阿依夏木·玉努斯说,何秉贤教授与学生、患者的故事虽然看似平凡,但60多年不变的坚持成就了爱岗敬业、遵守医德、维护民族团结的楷模,希望这种正能量带动更多医务人员,涌现出更多的何秉贤,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服务群众做出切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