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加快推动园区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新疆将形成10个左右千亿元产业集群、若干百亿元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百亿级信息产业园区,引领驱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担当新疆经济“排头兵”
“今年以来,公司多项产品产量超额完成,效益大幅度增长。”5月13日,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国泰新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绍波向记者介绍。
这只是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企业今年效益增长的一个缩影。
今年一季度,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煤炭3235.7万吨,同比增长17.7%;发电29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8%。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0.4亿元,同比增长29%,位居全疆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尼加提·司马义表示,目前,新疆各园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园区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分工的环节正在由低端向高端攀升。
“十三五”末,全区累计建成自治区级及以上园区91家,其中,国家级园区23家,自治区级园区68家。自治区级及以上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81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88.3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1.9%。
绿色成为园区发展底色。自治区重点在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纺织等领域推进循环化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通过创建绿色园区、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全区累计创建绿色园区8家、绿色工厂120家。
同时,通过推动实施“数字园区”“智慧园区”等重点工程,新疆软件园、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轮台工业园区和沙湾工业园区被评为自治区第一批“5G+智慧园区”示范园区。
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
5月12日,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白鸟湖智能制造产业园(维泰中小微企业园)的新疆瑞利福精密钣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抓紧生产精密钣金件,这些精密钣金件将进入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零配件。
2019年启动的白鸟湖智能制造产业园(维泰中小微企业园),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功能,承载智能终端、汽车制造、智能制造配套产业链项目等核心业态,实现园区间“内循环”。
作为西北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已是新疆确立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疆第一台风电装备、第一台乘用车、第一列地铁列车、第一部智能终端均在这里下线,填补了全疆制造业领域的多项空白。
自治区工信厅正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为主线,扶持一批发展空间大、入园企业多、产业特色鲜明的园区快速发展,推进“千百亿”园区建设。目前,重点培育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产值千亿级园区和伊吾工业园区、库尔勒综合产业园区等20个百亿级园区。
培育园区竞争新优势
《自治区产业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若干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
自治区工信厅党组书记李刚表示,今年,围绕“十大产业”,工信厅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由上游向中下游延伸、由粗放式生产制造向精细化绿色智造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助力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同时,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资源优势产业为主体、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的园区产业体系,培育新形势下园区竞争新优势。
如今,兵团准东产业园、乌鲁木齐准东产业园建设正有序推进。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兵团园区和乌鲁木齐园区,是对兵地园区融合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
据了解,新疆已在20个园区开展“飞地园区”“共建园区”试点,以园区为主要载体,发挥各地优势,合作共建,破除园区发展瓶颈,形成科学灵活的园区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下一步,自治区将加强与援疆省市、中央企业的交流合作,引导东部地区产业有序向新疆梯度转移,探索建立产业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援疆省市在疆跨区域建设“飞地园区”“共建园区”。支持区位相邻相近、产业关联同质的产业园区进行空间整合、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通过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