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劝捐员”的独白

17.03.2015  15:38

    捐献者死亡后全体在场医务人员向捐献者默哀,以示对捐献者的尊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中国人历来讲求“逝者为尊,死者为大”,认为“ 死无全尸”是对亡者的不敬。然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可能会让逝者无法保持身体的完整,但却换得更多人的“ 起死回生”。这些人被称作“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一个对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很陌生的职业。

    这群默默奉献的协调员,负责对可能的捐献者进行宣传、沟通、登记,并帮助实现最终捐献。有人讨厌他们,因为亲人逝去时,他们出现的不合时宜。也有人记着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帮助自己的亲人实现了升华。近日,记者走近了他们,探寻这一特殊职业背后的故事。

    新疆网讯(记者丁璐报道)肿瘤医院日间病房护士长宋蓓,还有一个身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从2013年9月成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个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到现在,她也在体悟,在器官捐献者和患者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生命的桥,到底是辛酸还是欣慰。

    在宋蓓所在的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还有社会志愿者。他们一起见证死亡与新生、绝望与希望、放弃与坚守、欣慰与感动。

    一句话的转机

    38岁的宋蓓是幸运的,她参加关于人体捐献协调员资格培训后不久,就遇到了新疆首例遗体捐献的一个特殊病例。

    当时,一位16岁女孩娜娜因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被医生宣布脑死亡。当日,娜娜的父亲遵照女儿的遗愿,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人体器官无偿捐献,捐出一对肾脏、一个肝脏和两只眼角膜,这是新疆无偿捐献人体器官首例捐献者。

    这也意味着,这些捐献出的人体器官,至少可以让五个人恢复健康或者延长生命。

    成为协调员以来,宋蓓和同事们一共协调成功了6例人体器官捐献手术,但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娜娜。

    当时,面对捐献者家属,宋蓓还是有点蒙。那天凌晨,宋蓓突然接到单位电话,告诉她娜娜病情加重,正在医院抢救。

    宋蓓意识到,娜娜可能不行了。她穿上衣服赶到医院时,面对患者家属的悲痛,宋蓓犹豫了许久,她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因为面对一个家庭的悲恸,她也不知从何说起,而且她也怕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说话的语气甚至一个表情表达错误,都有可能让家属反感。

    虽然事先已在心里做了无数次预演,但面对患者家属仍然很紧张,“尽管目的崇高,可这毕竟是家属难以接受的事情。

    娜娜的父亲态度坚决,“不捐就是不捐!

    就在宋蓓感到无望的时候,娜娜在外打工的叔叔,说了一句话:“孩子回不来了,她的器官能在别人身上活下去,有啥不好!

    这句话,扭转了整个局面。最后,娜娜的父亲同意了。

    这句话,宋蓓一直记在心里头。因为那不仅是第一次的成功,也让她明白,器官捐献对死者家属意味着什么。

    记得娜娜离世后,她的父亲含泪向宋蓓请求,“女儿住院以来,一直没有洗过头,我想让她干干净净的离开,请你们给她洗洗吧。

    按照一般程序,整理遗容应该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完成,清理头发也应该用酒精棉球擦拭,而宋蓓和参与协调工作的医护人员,拿来自己的洗发水,用温水为娜娜的遗体清洗头发。等她父亲再次见到女儿的遗体时,这位农村汉子,嘴上没有说太多,眼睛里含着泪摸着女儿干净柔顺的头发。

    一个“”字的背后

    医院重症监护科副护士长彭晓红和志愿者协调办公室艾海提·艾木都,也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今年34岁的艾海提·艾木都是少数民族同志,往往在工作时,会遇到别人投来的异样眼光。

    “不想做太多解释,也没有必要,我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艾海提说,他认为这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生于医学世家的艾海提也想过将来去世后捐献器官,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赞同。

    和宋蓓不一样的是,去年6月才获得协调员资质的彭晓红因为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更容易发现潜在的捐献者。因为对每位病患的情况比较了解,彭晓红会试探着和患者家属聊人体器官捐献的内容,如果家属有意向便会通知其他协调员和工作人员。

    当然,一个专职协调员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动员和劝说。

    工作中,协调员会联系评估专家、患者救治医院所在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组成的一个工作团队。由评估专家对潜在捐献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只有确定病人已经没有任何救治的希望,他们才会与家属进行下一步的沟通。需要强调的是,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就是说只要有有知情同意权的亲属不同意,那么捐赠是不会进行的。

    在征得全部家属同意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协调员还需要搜集捐献者身份证明和家属关系证明,如果有知情同意权的亲属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到捐献地签字,他们还要赶到亲属所在地,以获得亲属对患者身故后器官捐献的知情同意书;涉及交通事故或者意外伤害的,还要联系相关部门。

    搜集这些资料的同时,协调员还将协调评估专家团队,对病人的病情做最后评估。认定无救治希望并符合捐献条件后,要找到主管医生搜集患者的病例资料。

    “如果患者家属提出一些交换条件等要求时,那么这例捐献就必须终止。”宋蓓说,捐献一定是本着自愿、无偿的原则,在协调过程中,如果有任何一个人不同意,那么捐献都不能成立。

    “捐献过程中,我们还要见证捐献者在手术室的整个过程,监督捐献者的遗体处理是否合理。”宋蓓模仿着医生缝合时的动作,“医生也会非常仔细的缝合,就当这还是一个活生生的患者。

    医院社会工作部医务社会办公室主任刘琴说,在捐献过程中,医院帮忙安排了娜娜父亲的食宿,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直到现在,协调员也会定期打电话问问他的近况,如果有什么需要,也会想办法帮助他。事实上,除了协调保障器官捐献的顺利完成,协调员做得更多的是关心捐献者家庭,并站在捐献者家庭的角度,提供细心的帮助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