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科城:激活释放农业发展新活力
2016年12月30日,科技部为新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农科城”)正式授牌,这说明新疆从2014年开始建设农科城以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科技部的认可。那么,两年多来,农科城的建设对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今后还将如何引领、示范?记者进行了采访。
汇聚创新要素农业园区上水平
农科城不是建筑意义上的“城”,而是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方法的科学集成。2014年8月,肩负着提升新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打造农业高端产业的使命,农科城以“一城多园”的思路开始布局建设。
“一城”是农科城的功能区,总部设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大厦,是统筹、协调各农业科技园区资源、政策、成果等网络支撑平台,创新与产业促进服务的平台。“多园”是农科城的核心区,我区目前所有的国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都纳入其中。
目前,农科城总部基本建成,并高标准打造了新疆现代农业云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已实现“城”与“园”的信息网联。
农科城的建设还吸引了许多研究机构来到新疆。目前,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落户农科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内地科研院所、机构,在我区的几个农业园区里都有试验示范基地,这都是农科城建设产生的聚集效应。”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高旺盛说。
近日,全疆38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同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这标志着全疆各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资金、人才、成果、服务等资源将通过该联盟汇聚互联至农科城。
农科城的建设还带动了我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去年,克拉玛依农业科技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近几年的国家农业园区评估中,排名全国前列的名单中,总有新疆农业科技园区的身影。
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大本营”
先导示范,通过联系各特色科技园和科技示范基地,以成果对接和产业互动的形式向全疆及全国辐射推广,提升成果转化应用和辐射带动能力,是农科城的主要功能之一。
农科城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打造的“四大中心”,正在成为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大本营”。
创新管理服务中心,目前有创新平台28个,共实施包括2个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科技项目26项。
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通过对农业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开展“聚农贷”、农民征信等多元化服务,探索出解决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农民融资问题的新模式。
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合作中心,加强棉花、小麦、林果、畜禽等新技术新品种的输出,启动实施了100万亩农业示范基地、中塔中吉棉花综合试验站等国际合作项目。
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培育中心,高标准建成了3万平方米的新疆农业博览中心,培育泰昆、慧尔、西域等中国驰名商标2个,新疆著名商标9个,让西甜瓜制种示范推广覆盖全疆80多个县市、国内30多个省区以及美国、荷兰等15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四大中心’建设,农科城逐步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发展格局,近三年累计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413项,经过试验集成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有95项,在国内外建设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00多个,在带动全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文有说。
国际农业交流合作“排头兵”
近日落户农科城的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是以中国农科院为依托,以现代技术集成创新为特色,具有“一流成果、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人才”的国家农业科研机构,目前已有6个研究所和15个创新团队入驻。
该中心计划通过3年至7年的时间,建成体制机制创新、辐射新疆联通中亚,开放、共享、共用的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基地、农业高科技产业孵化器。
同时,近年来我区一直在利用农科城的集聚效益,积极推动“科洽会”“种交会”等品牌展会,打造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性农业科技盛会;加快发展优质农作物种子、清真食品的对外贸易。
作为农科城的重要平台之一,正在建设的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合作中心,将建立面向中亚区域科技合作的“一站式”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引导、协调涉农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特色科技园等开展农业产业链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
目前,农科城的建设又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重要建设任务。
“试验区”是自治区、科技部、深圳市、中科院四方共同推动新疆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建设“两示范、两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引领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西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中心、面向中亚和西亚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农科城在‘试验区’这一平台上,将逐步拓展高新、高效农业市场的新空间,成为立足新疆、面向中亚的‘绿色宝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永明说。